中韩走出“蜜月期”,是谁“变心”了?

2016-08-18 06:28:3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迄今中国仍然希望韩国悬崖勒马,这也是中国针对“萨德”入韩却没有出台强有力实体制裁的重要原因。

11b59da378b30cf49f7bc5e3d53f464b.jpg

2014年,习近平主席将他就任国家主席来的首次单独出访选择了韩国;2015年,朴槿惠顶住美国和日本的压力参加中国9.3阅兵式。可以说,过去2、3年以来,中韩关系处于“蜜月期”。但自2016年后,中韩媒体开始相互指责,韩国议员公开辱华,中国的“限韩令”被炒得沸沸扬扬……究竟是什么让中韩关系迅速转冷?

客观来讲,朴槿惠政府的对外政策在2015年之前相当成功:其一,外交基于国家利益,不屈服于任何大国。比如重压下出席中国9.3阅兵式和以及加入亚投行;其二,在对朝政策上坚持原则,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加强与朝鲜民间的对话沟通、持之以恒推进人道主义援助,但是对于朝鲜的错误行为坚决反对,比如反对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等;其三,在中美间坚持中立平衡的立场。在前三年任期中,朴槿惠不仅大幅提升了对华关系,与美国关系也进一步强化。鲜有韩国其他总统像朴槿惠这样,在对朝政策上能同时得到中美两大国的支持。

然而,自2016年1月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以来,韩国变了。其外交政策不再基于国家利益,而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与误判。“萨德”入韩是朴槿惠政府以维护韩国国家安全的名义,协助美国实现了其亚太反导系统部署中的重要一环,对中国进行围堵。部署“萨德”不仅没有减小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由于朝韩军备竞赛和陷入与大国的矛盾,韩国更不安全了。

朴槿惠政府变得没有外交政策,只有“朝鲜政策”。自2016年1月后,韩国几乎将所有外交的重心都转移到对朝施压上。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对朝政策只是一个部分,怎么成为了韩国外交政策的全部?

这也反应出朴槿惠政府决策的情绪化问题。2016年朝鲜进行第四次实验时,笔者正在韩国做访问学者,切实感受到这次核试验是韩国民众对来自朝鲜安全威胁认识的转折点。此前,主流观点是通过对话和解方式解决,但这次核试验之后变得普遍悲观,要求采取对抗高压的方式。民众可以情绪化,但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怎么能情绪化?

韩国开始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萨德”入韩可谓是韩国在中美间选择跟着美国走的标志性事件。对于韩国来说,美国作为安全同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邻国以及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不可替代的伙伴,韩国怎么能以牺牲中韩关系换取美韩同盟的强化?

韩国的选择恐怕和其两个错误评估密不可分。其一,韩国认为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中国的反应没有达到韩国的期望。中国的对朝政策强调施压是手段,最终还是得回到对话的解决道路上,这和韩国存在一定区别;其二,韩国战略界普遍观察到近两年中美竞争激烈,中美有外交摊牌的可能性。而不少经济学家则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用美国的模型推演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美国唱衰中国经济的背景下,韩国也在唱衰中国经济,认为未来中国对决中,还是要跟着美国走。

此外,还须提及军人对朴槿惠的影响。朴槿惠在其母亲被刺杀后代理多年第一夫人角色,当时“辅佐”其的多是军人,而且其父亲也是军人。所以,朴槿惠对于军人有先天的依赖与好感,派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金章洙做驻华大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萨德入韩问题上,朴槿惠作为政治家不可能了解技术问题,最后被军人所推动、乃至说主动被“绑架”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对韩政策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中韩友好。迄今中国仍然希望韩国悬崖勒马,这也是中国针对“萨德”入韩却没有出台强有力实体制裁的重要原因。中韩能否“破镜重圆”,且看韩国如何抉择。

(王俊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