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中国可建“亚洲之弧”实现发展

2016-08-25 06:55: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对一个大国,需要有多维度的战略思维。这个“亚洲之弧”的建议,它并非是“一带一路”的代替品,它是一个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


1_meitu_1_meitu_2.jpg

图1:亚洲之弧的基本构想。红线串联了主要的联盟成员。

中国正在崛起,目前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有高瞻远瞩的国际发展策略。近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大概也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不过,这套宏大的计划的实现肯定需要通过很多严峻的考验。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国家,他们的文化和面对的挑战都很不一样,与中国的利益也不一定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有多种方案的准备。本文就是想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国际战略好比一盘围棋。我们目前主要在关注东海和南海的发展,而这两方面也正受到一些围堵。“一带一路”和“上海合作组织”有助我们在西北“下子”,但这还不够。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地在东北和西南下子:一方面打通从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通道;而另一方面,大幅度地改善我们周边的安全环境。具体的做法,就是由中国倡议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东亚联盟”,首先联合日本、韩国、朝鲜、缅甸作为这个联盟的骨干。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横跨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亚洲之弧”(图1),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

中国和邻邦都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具备和平的周边环境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中国的考虑,也是日本、韩国和朝鲜的考虑。如果将来能够成立一个东亚联盟,这几个国家就可以不必处于敌对或竞争的关系,而是一个伙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理想。中国和日本、韩国都缺乏足够的互信。中日之间的关系尤其紧张。这种关系对中国不利,对日本也不利。在长期来说,我们应该把日本和韩国发展成我们的盟友,而不是美国的盟友。我们这几个国家不仅有共同的文化,经济利益也是一致的,而且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我们和日本、韩国结盟,不但大大减轻了彼此在安全上的顾虑;这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还会快速增加,成为全球第一;而且在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也能突飞猛进。

东亚应成立一个联盟

从欧盟成立的例子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它是一种进步,能够创造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英国、法国、德国过去经常处于敌对的状态,战争不断。这不但大大损耗了国家的力量,也造成了很多人道灾难。他们已经认识到这是不可以再继续的,所以组成了欧盟。他们也都因此从中得益。这些国家一旦成为盟友,在周边的安全环境上就能得到保障,他们的军费就可以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经济上可以互补,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有效率。欧洲的发展是我们很好的借鉴。

对于建立一个东亚联盟,当然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例如首先成立一个共同市场,再逐渐扩大在经济上和安全上的融合。目前最紧要的是管控好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在人民之间建立互信,从而逐渐形成建立东亚联盟的民意基础。

打通对外运输的瓶颈

为何除了中、日、韩外,还要联合缅甸呢?因为缅甸有个特殊的地位:它是东亚大陆在印度洋的出海口。目前无论日、韩还是中国,货运都要经马六甲海峡绕一个很长的航程才能到达印度洋,再到中东或者欧洲去。如果缅甸是东亚联盟的一份子,交通线就可以大幅缩短,运输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了,对货运的安全保障也大大提高。这样对缅甸也会有极大的好处。因为它一旦成了中日韩的主要运输通道,是这些国家的盟友,这会极大地帮助它国内的发展。

只有追求互利共赢,才能取得外交上的突破

在今天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追求自己的利益,更加不能以别的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只有追求互利共赢,一个大国才可能顺利地崛起,而不会受到别的国家的抗拒。所以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但要尽量避免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更应该采取一种追求互利共赢的策略,使得我们的邻国也能分享到中国发展的成果。所以如果中国积极倡议成立一个东亚联盟,可以在外交上取得一些突破。

总结而言,我认为由中国倡议成立一个“亚洲之弧”的东亚联盟会有一些明显的好处。首先,它不但有利于中国自身的长期国家安全,它对于我们的邻国,包括日本、韩国和朝鲜都可以增加它们的安全保障。第二,它有利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市场更大了,技术发展更快,运输线路更短,国防支出可以减少。第三,有助于增加中国和这个地区在全球的影响力。

需要克服的困难

当然,这个计划也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起码它要面对几项相当困难的挑战,包括:

1.如何处理好中日的关系?

2.如何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

3.如何取得美国的理解和支持?

但这些挑战都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当然,它需要我们政府和民间长期的积极努力,尤其是外交上的努力。

对一个大国,需要有多维度的战略思维。这个“亚洲之弧”的建议,它并非是“一带一路”的代替品,它是一个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我希望它能为我们的决策者,在“一带一路”以外提供另外一个思考的维度。

(张东才,香港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