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辣评 “老公”是太监称丈夫太不雅。 中新网资料图
写信也有讲究,用“敬启”贻笑大方
平日与学生的书信交往,也常让彭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将作业寄给他,信封上写着“彭老师敬启”。彭林说,“虽然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尊敬,但在这个语境里,是请老师恭敬地打开信件的意思。”那么,给尊长写信,信封怎么写才得体?彭林建议,可以写“赐启”或“俯收”。
让彭林感慨的是,曾有一位文墨很深的外国教授给他写过两封信,一封写着“彭林教授侍史”,另一封写着“彭林教授行幰(xiǎn)”。彭林解释,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孟尝君会见客人,与之对话时,旁边有一处屏风,后面有人记录谈话内容,这人的身份就是“侍史”。以后,“侍史”就成了助手的代称。写信的人自谦,表示这信不敢让对方亲自收,助手收下就行了。而“行幰”在古代是使者出行外访时乘坐的车子,外面围着的布帘称为“幰”,“我当时在该国访问,写信人把我看作中国文化的使者,所以用‘行幰’一词,表示请车外边的工作人员收下即可,都是谦退自抑的表达方式。”
传统书信字字讲究,例如你、我、他等口语化的词,一般不许在行文中出现,要作变通处理,用“阁下”“仁兄”“先生”等称呼对方;提及自己时,用“在下”“小弟”“晚生”等词。提及第三方时,可以用“彼”“渠”表示。与对方沟通时,如希望对方认真考虑自己的意见,说“惟希亮詧(chá)”,尊重之中不失自尊。
责编:贾兆恒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