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腐制度建设毫无作为吗?

2016-10-27 06:57: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反腐败与从严治党从来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捷径,希望通过一两项“革命性”的措施来做出根本性改变的想法过于简单。

p22_b.jpg

漫画:反腐(图源:大河网)

10月25日,备受瞩目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入第二天。中纪委、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当晚也播出了最后一集。此集中,深陷囹圄的原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早已无法再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加中央全会,而他在片中的沉痛忏悔则点出了六中全会研究的重大问题“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效果如何?最直观体现的是数字。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有10名中央委员和13名候补委员先后被查,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永远在路上》一共曝光了70多个从村支书到政治局常委的各级别官员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也表明了中央从严治党和有腐必惩的决心。而这仅仅是中国“拍蝇打虎”大棋局中的极小一部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中国问题学者裴敏欣近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声称,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几乎毫无作为。他认为,中国持续反腐需要建立制度,诸如党领导的法庭系统、政府对中国经济制高点的控制都与持续的反腐努力不符。

裴敏欣对中国反腐唱衰的观点其实并不罕见。在他们眼中,“新闻自由”,“ 司法独立”等才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标榜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通往廉洁国度的标配。在他们心目中,中国若想达到反腐成效,需要建立一套与西方类似或趋同的体制,任何在现行制度下的“小修小补”而不对体制动大手术,都只能是“运动式”的治标不治本。

在当前话语体系之下,裴敏欣这样的逻辑论述,早已超越了反腐本身,契合了西方的政治正确,其目的性也一目了然。它与中共的反腐败斗争毫不相干,当然也对当前“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没有多少意义。

中国惩治腐败究竟有没有进行制度建设?还是用事实说话。十八大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据统计,3年多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55部,包括党章1部、准则1部、条例9部、规则6部、规定21部、办法9部、细则8部,已占150多部现行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强。而此次全会中的两项任务,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本身就是在为从严治党进行制度建设。

某些舆论对这些数字比较麻木,它们或许对一些它们所认为有重大意义的方案更感兴趣,比如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的确,加强官员财产公示看上去是一个很有效,甚至被描述为立竿见影的反腐利器。这项制度早在1987年就已提出,也在一定级别干部中和一些地区试行,但它仍然需要在宏观制度层面上和微观基础设施细节上进行充实优化完善。总体上来说,反腐败与从严治党从来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捷径,它终将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通过一两项“革命性”的措施来做出根本性改变的想法本身也过于简单。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

应该说,加强党组织主体责任、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这些都将成为今后中共反腐败和从严治党的重点。而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所关注的重点属于选择性失焦,偏离了原本的航道,再一次与真正的中国擦肩而过。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