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军改必须懂这个词:"军官职业化"!

2016-12-06 06:34:4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所谓军官职业化,就是围绕提高以打仗能力为核心的军事职业素养,按照专业化内在要求构建的一整套军官管理规则体系。

军官 超有料!读懂军改必须懂这个词:

【学习小组按】

读懂中国军改,必须要懂一个词——“军官职业化”。

2013年6月,习近平曾指出,干部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大方向是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

2015年11月底,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势在必行,那么:

要如何正确理解军官职业化?

我军军官职业化将带来哪些变化?

军队该如何适应军官职业化要求?

这些问题,学习小组联合全军政工网进行了回答。推荐阅读《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6》第十一部分内容《在打仗主业上更专业——怎么看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

文中有大量金句:

1,军官职业化

所谓军官职业化,就是围绕提高以打仗能力为核心的军事职业素养,按照专业化内在要求构建的一整套军官管理规则体系。简言之,军官职业化的核心指向是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官队伍,为军官提供相对稳定的服役空间、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优厚优惠的待遇保障,根本目的就是以制度优势集聚社会优秀人才,并引导和保障军官集中全部心思和精力谋打仗、练打仗,提高完成军事任务的效率。

2,战略服从政略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必须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跟谁打、在什么时间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政治的需要,忠诚、服从始终是军官的最高职业准则,世界各国军队概莫能外。

3,地位和待遇是必要的,但并非单纯利益驱动

国家和社会给予军官与之相称的地位和待遇是必要的,但并非单纯的高待遇高福利、完全靠物质利益驱动。

4,我军军官服役制度的问题

目前,我军军官服役制度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是军官更替速度过快,在基层一线历练不够扎实,存在“一年学,两年干,三年就等着换”现象,有的刚培养成熟就退役了;重年龄轻年限,对自然增长的年龄卡得很严,而对体现能力和功绩累积的服役年限没有要求,造成唯年龄现象、层层搞年轻,致使不少军官“年龄恐慌”大于“本领恐慌”。

5,军官服役“前慢后快中间稳”

职业化条件下,遵循军官能力生长释放规律,合理调控军官发展节奏,军官服役呈现“前慢后快中间稳”的特点:

初级军官,放缓晋升节奏,相对均衡发展,保证扎实墩苗;

中级军官,给予较大服役空间,充分释放能力,提高使用效益;

高级军官,加快流动,增强活力。

同时,强化年限、淡化年龄在军官服役特别是晋升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和保障军官长期干、好好干。

6,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军官能不能胜任岗位,不仅关乎战争胜负,也关乎个人生死。因此,必须建立和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制度,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条件资格化、要素化、刚性化,确保军官上任即胜任。

7,在社会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对外强化竞争性,保障军官工资和福利待遇在社会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保障军官在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学、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等方面依法享受政策优待,以此增强军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8,要转变“熬年头等位置”的观念

要转变“熬年头等位置”的观念,看到军官职业化追求的是生机活力、强调的是能力本位,“熬”没有出路盼头,“等”只能淘汰出局,必须拼搏进取、自我加压。要转变“单纯职业”的观念,军官职业化不是简单地把军官作为一般职业,职业军官从事的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神圣事业,必须始终盯着战场、专注打仗,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9,素质保鲜比颜值保鲜更重要

素质保鲜比颜值保鲜更重要,能力升级比待遇升级更紧迫。

【第十一章摘要】

一、如何正确理解军官职业化?

军事性与政治性相统一。

稳定性与流动性相统一。

优待性与奉献性相统一。

二、我军军官职业化将带来哪些变化?

军衔主导更加鲜明。

服役制度更加科学。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任职资格更加严格。

发展环境更加纯正。

待遇保障更加优厚。

退役安置更加顺畅。

三、如何更好适应军官职业化的新要求?

转变思想观念。

提升专业素养。

珍惜发展机会。

更多内容,请看原文。

在打仗主业上更专业

——怎么看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

打开全军政工网“强军论坛”,有关军官职业化的讨论非常火爆。有的以为职业化就是终身化,可以稳稳当当干到退休;有的觉得职业化是高福利化,可以享受高工资高待遇;还有的担忧职业化是不是西方的那一套,我们能不能搞……众说纷纭的背后,是对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的高度关注。

军官职业化,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事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改革。那么,军官职业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坚持职业化大方向的军官制度改革有哪些实际举措?让我们一起循着改革的步伐去看个究竟。

一、如何正确理解军官职业化?

军官职业化制度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普鲁士政府颁布实施军官任职规定,开启了军官职业化的先河,随之为西方各国军队所效仿。我军对军官职业化探索由来已久,建军之初就注意到军官社会职业的特性。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提出,军官是一种社会职业,不能因为军官都成了党员,便不关注军官的社会职业性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立法说明中提出“保证军官以军队工作为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此后,各项制度安排不断趋向趋近职业化要求,为构建我军军官职业化制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军官职业化,就是围绕提高以打仗能力为核心的军事职业素养,按照专业化内在要求构建的一整套军官管理规则体系。

简言之,军官职业化的核心指向是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官队伍,为军官提供相对稳定的服役空间、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优厚优惠的待遇保障,根本目的就是以制度优势集聚社会优秀人才,并引导和保障军官集中全部心思和精力谋打仗、练打仗,提高完成军事任务的效率。因此,认识军官职业化必须以打仗和准备打仗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军事性与政治性相统一。提高打仗能力,并不等同于单纯军事观点,让军官不问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必须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跟谁打、在什么时间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政治的需要,忠诚、服从始终是军官的最高职业准则,世界各国军队概莫能外。美国参联会前主席鲍威尔说过,在华盛顿没有不讲政治的将军,不讲政治就当不了将军。

稳定性与流动性相统一。刘伯承元帅曾讲过:“军官的培养,是最艰苦的战争准备。”军官的天职是组织和指挥打仗,这种复杂专业能力的累积和形成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服役完成,必须有稳定的服役时间作保证。但这种稳定是以军官队伍的良性竞争、选优汰劣为前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干到退休。

优待性与奉献性相统一。军官捍卫的是国家生存发展这个最高利益、付出的是个人生命这个最高代价,具有高风险、高奉献、高强度的职业特点。基于此,国家和社会给予军官与之相称的地位和待遇是必要的,但并非单纯的高待遇高福利、完全靠物质利益驱动。重视军官职业精神培育,注重使命、责任和荣誉激励,是军官职业化的应有之义。

二、我军军官职业化将带来哪些变化?

坚持职业化大方向的军官制度改革,总的是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适应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战斗力标准,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科学规范、成熟定型的军官制度体系。

军衔主导更加鲜明。军官军衔是标识军官能力贡献、表明军官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官的荣誉。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是军官职业化改革的基础。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军委明确先按职务等级晋升,将来再过渡到军衔主导晋升。这次改革,决定把军衔作为反映军官能力的主要标尺,基于军衔构建军官管理制度体系。通俗地说,就是以军衔等级为基石,系统设计和安排军官的服役年限、培训交流、选拔任用、待遇保障以及退役和安置等各项制度。在选拔任用上,以晋升资格择优、以任职资格取人,把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量能授职”“人职匹配”。通过确立军衔在军官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切实把能力导向打仗导向立起来。

服役制度更加科学。目前,我军军官服役制度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是军官更替速度过快,在基层一线历练不够扎实,存在“一年学,两年干,三年就等着换”现象,有的刚培养成熟就退役了;重年龄轻年限,对自然增长的年龄卡得很严,而对体现能力和功绩累积的服役年限没有要求,造成唯年龄现象、层层搞年轻,致使不少军官“年龄恐慌”大于“本领恐慌”。职业化条件下,遵循军官能力生长释放规律,合理调控军官发展节奏,军官服役呈现“前慢后快中间稳”的特点:初级军官,放缓晋升节奏,相对均衡发展,保证扎实墩苗;中级军官,给予较大服役空间,充分释放能力,提高使用效益;高级军官,加快流动,增强活力。同时,强化年限、淡化年龄在军官服役特别是晋升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和保障军官长期干、好好干。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军官职业化核心是专业化,前提是专业化的分类,关键是专业化的培养。我军军官目前主要按照职务性质分为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专业技术5类,相对比较粗放。各类军官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等,也没有从制度上作出严格的边界限制,训用不一、随意改行、无序竞争等,与此都有很大关系。推进军官职业化,将突出专业属性和作战要求健全完善军官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分类设置军官职业发展路径,系统规范军官在哪个领域发展,什么时候该入校培训、交流任职,具备什么经历能够走到什么位置,什么情况下需要退役等,为组织培养军官、军官自我提高提供清晰指引,提高人才培养使用效益。

任职资格更加严格。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军官能不能胜任岗位,不仅关乎战争胜负,也关乎个人生死。因此,必须建立和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制度,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条件资格化、要素化、刚性化,确保军官上任即胜任。特别是现代战争是体系的对抗,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素质短板,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作战能力。我军2015年出台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规定,从任职年限、任职经历、专业资质、培训经历、文化程度、身心素质等方面,对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作出规范。下步将逐步推开、覆盖所有单位每个岗位,作为军官选拔配备的基本依据,真正做到岗位取人、事业取人。

发展环境更加纯正。一个能够让军官甘于以生命为代价、矢志追求的职业,一定是一个高尚纯洁、风清气正的职业。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很重要的就是构建既相协调又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发展路径、资格条件、程序机制、监督问责的制约作用,最大限度压减主观裁量、人为操作空间,营造公平公正、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切实把军官从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顾虑中解脱出来。军官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专务打仗,全力提高素质,认真履职尽责,谁升谁走靠能力实绩说话,提的硬气、走的服气。

待遇保障更加优厚。军官以高昂的从业代价和特殊的军事劳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国家和社会理应给予军官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并保障军官享有与其地位、使命、实绩相称的待遇保障。推行军官职业化,将调整改革待遇保障政策,更好地契合军事职业特点。对外强化竞争性,保障军官工资和福利待遇在社会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保障军官在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学、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等方面依法享受政策优待,以此增强军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对内体现公平性,充分发挥津贴补贴调节作用,进一步向艰苦地区、作战部队、特殊岗位、重要群体倾斜,精准反映军官的贡献差异,实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充分激发军官的积极性创造性。

退役安置更加顺畅。保持军官队伍出口畅通,直接关系军官队伍的新老更替和生机活力。长期以来,退役随意性大、安置难,一直是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职业化条件下,军官依法服役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将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有机统一起来,非法定情形不得安排退役。军官只要愿干、能干、干得好,一般都能长期稳定服役,并且退役后的安置方式与军官服役表现挂钩,服役年限长、贡献大,安置上将会有更多选择,获得更好保障,以此减少军官的后顾之忧,增强职业安全感。

三、如何更好适应军官职业化的新要求?

转变思想观念。军官职业化是现代军队建设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对军官个人成长路径、发展模式的全新升级。面对这种转变,如果思想还停留在昨天,穿新鞋走老路,必然会遭遇职业发展的瓶颈。要转变“进保险箱”的观念,既要看到军官职业化可以长期服役、稳定工作,更要看到是对军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全新要求,我们面对的是高门槛高素质的挑战。要转变“熬年头等位置”的观念,看到军官职业化追求的是生机活力、强调的是能力本位,“熬”没有出路盼头,“等”只能淘汰出局,必须拼搏进取、自我加压。要转变“单纯职业”的观念,军官职业化不是简单地把军官作为一般职业,职业军官从事的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神圣事业,必须始终盯着战场、专注打仗,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提升专业素养。实行军官职业化,讲的是专业、靠的是素质、比的是本事,没有精湛的专业水准就难以胜任本职,难以在竞争中立足。翻开首届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风采录,从血性担当砺就空中尖刀的新一代空军飞行员王玉林,到情系强军梦倾心铸利剑的导弹专家谭清泉,从矢志强军逐梦深蓝的“时代楷模”海军372潜艇官兵群体,到为铁甲插上信息化翅膀的新型指挥员满广志等,无不是立足战位精研苦练,成为本专业本领域“王牌”和精英。素质保鲜比颜值保鲜更重要,能力升级比待遇升级更紧迫。我们要积极适应军官职业化的新要求,坚持专业立身、精武强能、追求卓越,练就过硬本领。

珍惜发展机会。军官职业化条件下,组织充分尊重和维护每个军官的发展权益,为每个军官提供公平的培训、交流、晋升机会。这对每个军官来说,绝不意味着只是被动接受安排,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更加强调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按照军队需求、职业要求提升自己。“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要根据组织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立足个人能力素质现状,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科学规划、练好内功,使个人发展与组织规划、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相契合,更好地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

重温:

习主席说,军队改革要牵这个“牛鼻子”!

【学习小组按】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要牵住“牛鼻子”。

这个“牛鼻子”是什么?

习主席在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抓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当前,军队改革已全面展开,到底该如何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今天,学习小组联合全军政工网,推出《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6》第四部分内容,《牵牛要牵“牛鼻子”——怎么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让我们悉心阅读,从中找寻答案。

【第四章摘要】

一、如何理解强军目标引领改革?

标定改革时代方位。

擘画改革宏阔蓝图。

提供改革思想武器。

二、怎么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推进改革?

紧紧扭住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

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

紧紧扭住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有力保障。

三、如何立起强军目标这个检验标准?

定好标尺。

打造铁尺。

用好戒尺。

【第四章原文】

牵牛要牵“牛鼻子”

——怎么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引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要确保方向不偏、行稳致远、落地见效,关键是要抓住“牛鼻子”,始终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一、如何理解强军目标引领改革?

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个方向、立场、原则,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讲改革强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强军,改革后军队的样子就应该是强军目标打的样。这就寓示着改革只有朝着强军目标来展开,围绕强军目标来进行,才能顺利推进,到达成功的彼岸。

标定改革时代方位。

“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准确揭示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军情找准所处历史方位,是推进军事改革的重要前提。苏联解体后,俄军由于没有及时找到自己的坐标方位,不是在清醒的知时识势基础上推进军事转型,而是盲目跟着西方国家“依葫芦画瓢”,导致军队运转一度濒临瘫痪、战斗力急剧下降,走了不少弯路。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考量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标定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可以说,强军方向就是改革指向,改革进程就是强军征程。

擘画改革宏阔蓝图。

一座传承久远的经典建筑,首先源于深邃的眼光和卓越的设计。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而言,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开新图强的宏伟蓝图,必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新的境界。习主席提出强军目标,从政治方向、根本职能、本质属性三个维度立起了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标杆,从根子上规制了改革强军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改革强军的目的任务,规划了改革强军的战略举措,科学回答了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朝什么目标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既画出了改革的目标图,也规划了推进改革的路线图、施工图。照着这样的蓝图干到底,改革必成,强军可期。

提供改革思想武器。

1934年,毛泽东在谈到工作方法时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强军目标既给改革部署了过河的任务,也提供了攻坚克难的“桥”和“船”。

比如,

坚持全面推进、体系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在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改革上用力;

坚持底线思维,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想细想全;

坚持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这些蕴含着科学思维和超凡谋略,是驾驭改革全局、破解改革难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锐利武器。

二、怎么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推进改革?


现在,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必须盯紧牵好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目光坚定、行动自觉。

紧紧扭住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

习主席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想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企图诱导我们“自转基因”“自毁长城”。特别是改革期间,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大量炒作军改热点,各种杂音噪音甚嚣尘上。2016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海军战争学院演讲时宣称,“寄希望于中国的内部逻辑与社会终将改变,那时一切将会画上句号”,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在坚守什么、扬弃什么上保持政治清醒和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到改革是要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更好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这些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差池。

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

古今中外的军事改革无不以强军胜战为依归。翻开中国历史,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汉武大帝改革军制大兴骑兵,都大大提高了军队战力,为国家强盛提供了有力支撑。“殊途同归,百虑一致。”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打仗就要打得赢。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是最现实的考验。从实际情况看,这方面短板和弱项还很突出,有的甚至是致命的。

这次改革,军区改为战区,一字之别凸显的是战味、硝烟味;建立军委和战区两级联指,瞄着的是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打造精锐作战力量、大力发展新质战斗力,突出的是精兵作战、精兵制胜。可以说,打仗是改革的主旋律、最强音。我们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着力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

紧紧扭住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个有力保障。

“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于整纲纪。”《孙子兵法》“五事七计”几千字,“治”和“乱”字分别出现12处和11处,凸显着治乱整军的思想。大家所熟知的孙武练兵“斩吴王爱妃”、曹操惊马踩坏庄稼“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都是以治军求制胜的生动诠释。以严明纪律建军治军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们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是秉持“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不断强固团结统一的,是在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走向正规化的。

    军队越是现代化、信息化,越要法治化。这次改革,坚持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贯穿全程,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建立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军特色的科学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推动军队正规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改革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推动治军方式来一场深刻变革,着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


三、如何立起强军目标这个检验标准?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强军目标既是引领改革方向的“指挥棒”,也是检验改革得失成败的“试金石”。实践中,要坚持把强军目标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凡是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的就大力推进,凡是不利于实现强军目标的就坚决摒弃。

定好标尺。

人们常用标尺来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有了标尺,就有了看齐的标准线、行动的基准线,才能明差距、识不足、知奋进。强军目标体现了战略谋划、建设标准、发展路径与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为改革明确了政治标准、军事标准和作风标准。改革如同建造一座宏伟大厦,从规划图纸到垒土奠基,从四梁八柱到结构封顶,一砖一瓦、一椽一檩,都要用强军目标这把“标尺”来衡量,做到各项举措与强军目标对标对表,推进过程以强军目标规范校正,实际成效用强军目标对照检视。

打造铁尺

清北洋水师演习训练过程中弄虚作假,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演放整齐,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自欺欺人的结果换来的是甲午之殇,至今令人痛彻肺腑。一支抛却战斗力标准的军队,注定逃脱不了被动挨打甚至倾巢覆没的悲惨命运。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打造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雄师劲旅。

我们要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在改革中把战斗力这把“铁尺子”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盯着明天的战场、未来的对手,在谋划打仗、保障打仗、服务打仗中找准定位,在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中磨砺本领,真正形成聚焦打仗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

用好戒尺。

旧时私塾中,戒尺是必备之物,学生分心走神、不用功、成绩不好,就有被先生打手心之虞。戒尺,也就成为约束惩戒的代名词。及时有效的惩戒,是确保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发挥好强军目标的引领作用,就是要强化刚性约束、严厉惩戒机制,使大家心存戒尺、行有敬畏。这次改革,战区成立后,都对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岗位要求,严格考试、层层选拔,联合素质不过关不发“上岗证”,打仗能力不过线不交“指挥棒”。

在整个改革进程中,要坚持从铸军魂、抓备战、改作风等方面审视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逐条逐项深查细究,对那些打折扣、搞变通、不落实的,该亮牌的亮牌,该处理的处理。通过严格的追责问责和警示惩戒,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贾兆恒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