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错误

2016-12-09 14:05:2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胸怀宽广,就是能够容得下不顺眼的人、听得进不顺耳的话、装得下不顺心的事,其中就包括某些错误和犯过错误的人。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知错能改,莫之善也。”知错、改错、防错的道理是一切有理智的人所认可的。但在实践中,为什么有的人对于发生的错误能够坦然承认并积极改正,而有的人则不愿意承认和改正错误呢?思想方法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全党都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之所以问责,是因为出了问题、犯了错误。问责的背后,是纠错防错。坚持正确问责,就要从思想上解决正确对待错误的问题。

  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看待错误。我们党自执政以来所犯的错误,基本上是在探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发生的,本质上属于前进中的错误。如果不想前进、不敢探索,许多错误自然就不会发生。但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对中国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因而总得前进、总得探索。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那样:“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我们要摸索前进。干这样的一场革命,又是一个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如果怕犯错误,这个试验就无法进行,前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气魄,不怕犯错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杀出一条“血路”。

  以辩证方法对待错误。所谓错误,直观地说,是给事业带来损失和负面影响的事,属于“坏”的范畴。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错误也是如此。从古至今,变错误为成功、化腐朽为神奇的事例可谓千千万万。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就蕴含着这样的意思。对善于辩证思维的人来说,错误是进步的阶梯。中国共产党就有从错误中学习的丰富经验。从历史上看,正是纠正了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犯的“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我们党才逐步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和道路;正是纠正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走到改革开放的正确轨道上来。因此,对于错误,不必刻意回避或推诿粉饰,而应正视它、分析它,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路径。

  以事业发展为重承认并改正错误。揭露错误、承认错误是改错纠错的逻辑起点。然而,许多执政者正是在“起点”这里止步不前的。古代那些君王,别说公开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收回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也是非常难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错误的时候,强调“讲真理不讲面子”。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我们党才能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才能在党内和人民内部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才能做到有错必纠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只有承认错误,才能深入研究错误发生的规律,进而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及时纠正错误。

  以宽广胸怀包容错误。作为执政党,要成就执政兴国的大事业,必须有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胸怀宽广,就是能够容得下不顺眼的人、听得进不顺耳的话、装得下不顺心的事,其中就包括某些错误和犯过错误的人。所谓包容错误,不是说对错误听之任之,而是要在同原则性错误作斗争的同时,对那些无损大局、无伤大雅的错误有所容忍。这是因为,所有人都会犯错误,如果不允许错误存在,就不可能广泛吸引人才、争取多数。还应看到,错误是客观的,但又具有主观性。比如,有些想法和做法可能被领导甚至多数人认定是错误的,但未必就真错,也有可能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包容错误就是为纠正错误保留种子。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9日 07 版)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