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女士,请别把矫情当情怀

2016-12-20 09:08: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套用她那句“请用文明说服我”,请用真情说服我,别把矫情当情怀!

这几天,龙应台又火了,不过火的和往常有点不一样,甚至让她自己都始料不及。不过,她这次的火应该也不算是偶然,从她开始矫情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这一天迟早会来临。就像很多朋友看了她在南方周末上回应“我的祖国”事件的那篇文章《大河就是大河》的评论一样,通篇文章很龙应台,文字很优美煽情,那代表她文学上的成就,结尾那句也很龙应台,那正是她的格局。

什么叫做“有时候,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她自己一边要跟大家掰饬《绿岛小夜曲》的意义,一边又说“大河不过是大河罢了”,听起来会让人觉得精神有点分裂。其实她一直在文章中、演讲中形塑的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的明显区隔,把自己早已经隔绝到了这三地人之外了,在她的心目中早已经是“你的大河不是我的大河,你的稻花并不是我的稻花”。就像她在文章中说的:当坐在第一排的周伟立教授回答说,他的启蒙歌是《我的祖国》时,站在台上的我,脑海如电光石火般闪过好些念头。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一首“红歌”,身为大学副校长的周伟立在一千个师生面前不避讳地说自己的启蒙歌曲是一首“红歌”,需要勇气。也就是说,在龙应台的心目中,在香港,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唱长在每个人心坎里的爱国歌曲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避讳”的,她一面大喊“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用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傲慢来评判中国人,一面连中国人基本的家国情感都毫无感觉,这是什么样的神逻辑,请用清醒来说服我!

曾经我也喜欢过她的文字,从《野火集》看到《安德鲁》,再到《目送》,她作为一个社会评论者、文艺评论者、一位母亲、一个作家,我着实钦佩她的文字功底,叙事水平,评论逻辑。但从《大江大海》里却看到了她的矫情!且不说那些只采访一面之词的所谓片段口述,就开始虚情假意地大肆抒情家国情怀(这部分李敖大师在《大江大海骗了你》一书中已经详细揭露她在书中描述的上百处和史实不符或者故意片面解读的地方,大家可以找了详细看看),单单是用她所谓的“乡愁”精心包装,实则恶毒攻击我新安江水利水电工程,歪曲水库建设移民工作等细节,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格局”就露出尾巴了。

后来她又四处演讲,贩卖她2006年写的《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那本书,龙应台清楚地传达一个概念:中国大陆的文明水准不及台湾,如果想得到台湾人民的好感,请变得文明一点。我不否认,不用说2006年,就是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社会文明行为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作为一个社会评论者,如果不是刻意,不会看不到大陆、台湾这十年的进步和变化吧?十年后还是可以“毫不避讳”地用十年前的眼光看大陆,该是什么样的“勇气”啊?!台湾大学政治系张亚中教授去年曾经就她的书写过一篇文章《请用文明来说服我,还是我用文明来说服你?》认为,龙应台的“请用文明来说服我”反应的是一种傲慢的心态,就是我比你高明,你要主动提升你的水平再来跟我谈,否则咱们就保持距离。这种思维反应出的本质是一种距离,一种疏离,一种排斥,刻意让两岸的认同越来越远。当中国落后的时候,她们傲慢而优越,而当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她们并不愿意看到未来海峡两岸共同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而是躲在“你是你,我是我”的逻辑里唱衰,这也正是龙应台的格局。格局如此,香港演讲的尴尬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不管你愿不愿意,未来我们的大河里注定要有台湾,我们的稻花里注定有你!

李敖先生说,孔夫子不喜欢紫色,因为紫色混淆了大红大紫;孔夫子不喜欢乡愿,因为乡愿偷走了大是大非。龙应台出道以来,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实她放的,只是烟火,不是野火。我们鄙视混淆大红大紫的所谓文明,我们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谓文明,我们不再忍耐这类文明的挑衅,我们要中国人生气一次给她看!套用她那句“请用文明说服我”,请用真情说服我,别把矫情当情怀!(叶青林)

海外网“舆论广场”栏目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