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台湾牌”为啥不按套路打?

2016-12-20 06:33: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特朗普在处理美台交往中可能会进一步“自我解禁”,伺机创造出双方官方互动的更多“破例”,给中国维护“一中框架”制造麻烦,从中拉抬中美谈判的要价。

当地时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大选后首次记者会。图为奥巴马。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摄.jpg

当地时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大选后首次记者会。图为奥巴马。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摄 图源:中新网

在白宫2016年度最后一次总统记者发布会上,尚未退休的奥巴马借着记者的提问警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不要试图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在此之前的10天时间里,白宫 3次重申“美国将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大有替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灭火”之意。

本月初特朗普以美国候任总统的身份与蔡英文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中美建交以来美台高层互动的限制,使本已诡谲紧张的台海局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在推特上以“The President of Taiwan”(“台湾总统”)称呼蔡英文,而不是使用美国政府惯用的“台湾领导人”,隐含着“将台湾作为一个国家”看待的意思。面对中国政府严正表达立场和美国主流舆论普遍批评,特朗普并没有收敛,还进一步称“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受‘一个中国政策’束缚,除非在贸易和其他事情上与中国达成协议”。显然,特朗普是把台湾作为一个筹码,准备好在中美经贸、南海、国际事务的谈判中使用。从目前特朗普的口气看,他并不在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是认为越是拿核心利益作为筹码与中国谈判,越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然而,特朗普这种商人性格、利益至上和敢于颠覆现状的作风,首先引来奥巴马政府和美涉台学界的担忧。这种忧虑的核心是,放弃“一中政策”有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并可能连带冲击到台湾。奥巴马政府和涉台学者希望用以下三点说服特朗普“不要冒进”。

首先,中国是不会拿台湾问题这一核心利益作交易的,特朗普过度“打台湾牌”很可能适得其反。奥巴马16日在白宫年终记者会上罕见地阐述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看法。他特别指出,“一个中国的理念是中国国家概念的中心,如果想推翻这样的理解,必须彻底想清楚后果,因为中国人对待这件事的方式,不会和对待其他议题的方式一样,他们的反应可能极其重大。”这是在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对特朗普的建议一再无效的情况下,奥巴马不得不亲自出面表态,充分警示特朗普想要挑战“一个中国”面临的巨大风险,明示中美关系是美国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否定、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不会换来其他利益的回报,反而会动摇中美关系的基础,这样做对美国来说绝对不是划算的买卖。

其次,美坚持“一中政策”是为了维持现状,而维持现状对美国有利。奥巴马直接点出,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长期以来有“不改变现状的默契或共识”,“一中政策虽未让任何一方满意,但维系了和平,让台湾成为成功经济体,享有高度的自治”。对美国来说,“一中政策”否定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限制了美台相互交往,但它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而这恰是美国利益之所在。奥巴马想要告诉特朗普,改变“一中政策”就是“改变现状”,它所带来的不确定局势并不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     

最后,拿“一中政策”作为谈判筹码将使台湾处于“险境”。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给特朗普写了一封公开信,深入阐述台湾问题的敏感复杂性,其中就提到,“台湾并非可交易的商品”,“拿美国的一中政策与中国谈判,将制造不确定性,置台湾于险境”。在岛内“台独”势力寄望特朗普上台后打破“一中政策”之时,卜睿哲点出了可能相反的效应。因为特朗普从未公开强调台湾在民主价值上对美国的利益,只是把台湾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谈判棋子,这有可能导致未来“弃台”的发生。事实上,对于这一点,不少台湾人士已在反思特朗普执政对台湾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因为中美关系重构势将波及台湾。

特朗普是否接受奥巴马的“苦心告诫”不得而知,他上台后对中国打“台湾牌”的限度也还需要观察。中国既要以二分法区别看待特朗普就任前后的言行,加大对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塑造,但也不能完全参照过去经验去应对特朗普非传统性特点带来的挑战。

从特朗普人事布局和就职前的涉台动作看,未来台美关系向上突破是大概率事件。在美共和党内的亲台派眼中,延续“一中政策”也许没有问题,但已认为不能再“窄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若基于这样的逻辑,特朗普在处理美台交往中可能会进一步“自我解禁”,伺机创造出双方官方互动的更多“破例”,给中国维护“一中框架”制造麻烦,从中拉抬中美谈判的要价。当然,特朗普也不会忘记在经贸和军事上向台湾索要“回礼”,届时蔡英文当局在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以及对美交“军事保护费”问题上的压力将增大,平衡岛内政治与对美关系也将更加棘手。

(汪曙申,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台美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