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解读习近平对外传播工作思想

2016-12-30 06:43:3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牢记使命来努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讲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创新表达来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学习小组按】

今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的文章《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使命》。文章指出,

我们要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故事的深刻内涵,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法,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牢记使命来努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讲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创新表达来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学习小组推荐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媒体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故事的深刻内涵,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法,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牢记使命:努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日益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现在,中国“挨打”“挨饿”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不情愿看到中国日益强大,处心积虑地给我们设置障碍、施加压力、制造麻烦。其主要手段之一,便是在思想舆论上对我进行渗透和围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混淆视听、扰乱人心,“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对于港台问题、南海局势等,他们频频插手、混淆视听;“一带一路”建设也被他们以“资源掠夺论”“马歇尔计划”等进行抹黑诋毁……中国的国际舆论空间经常遭受挤压。

“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上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境地,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几个方面的“错位”:一是“西方中心论”固化中国贫穷落后的“认知错位”;二是西方用自身价值观裁量中国的“价值错位”;三是防范中国动自己奶酪的“心态错位”;四是西方用自己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的“话语错位”。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的事情,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自己的讲述让世界认识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中国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

讲好故事: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习近平同志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近些年,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有的用语言讲述,有的用行动讲述。我们的工人在坦桑尼亚修铁路,医务人员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军人通过维和、护航守卫世界和平……中国在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创举和实践,积累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我们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容丰富前所未有、舞台广阔前所未有。讲好中国故事是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据统计,2015年有关中国的英文报道数量近82万篇,比2014年多出23万篇。每逢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外媒都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用不同立场、视角对中国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学界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涉华舆论关切进入一个历史性拐点。“一带一路”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亚投行成立、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些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宣传我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就要讲清楚中国道路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哪里去;就要介绍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华号”巨轮破浪前行最根本的保证,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基石。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理直气壮地讲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在这个全球互联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认真梳理自身发展的特点,集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的、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让世界知道中国为世界作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比如,我们支持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减贫、改善民生;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条件;即使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些我们都要大大方方地讲、理直气壮地说。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主动面对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关切。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不仅是看好的一面,更多地是放大问题的一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既自豪地讲成绩,又直面问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从容地讲不足、坦诚地讲矛盾、客观地讲问题。同时应认识到,我们希望天下太平,希望有稳定的周边环境,但有些事情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有一些人、一些国家要找各种机会、以各种借口挑起事端,对中国进行质疑、责难。我们要增强警觉性、敏锐性,加强预判研判,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引导、主动引导、有效引导,“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努力增信释疑,在国际上放大正面声音、挤压负面舆论空间。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把中国的外交理念阐释清楚,展现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今世界可以说“无中不成局”。在全球重大事务中,国际社会空前关注中国的态度,越来越重视中国说什么、做什么,越来越期待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于历史转折点,各方都在加紧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力图在国际体系演变中把握先机。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积极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亲诚惠荣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使我国外交理念在国际社会广为人知,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掌握主动。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华优秀文化,让文化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国外舆论对中国的一再抹黑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走向世界,我们的文化传播还未能与之形成有效呼应。西方有人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能出口电视节目;中国有功夫、有熊猫,但没有《功夫熊猫》。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文化上还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文化符号,但还没有转化为世界熟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更多优秀文化走出去。通过拓宽视野、拓展途径、整合资源,精心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良性互动,让世界通过文化感知中国、读懂中国,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创新表达: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讲故事是要求,把故事讲好才是关键。当年,斯诺一本《红星照耀中国》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帮助中国革命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这启示我们,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落实这些要求,首先需要在创新表达上下一番功夫。

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也就是说,只有好的表达才能赢得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善于挖掘各种精彩故事,从中提炼中国议题话题,使之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标识。要努力把握国际社会的研究兴趣点、利益交汇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大大方方地讲中国对世界的好,主动设置议题以引发共鸣。好的表达既要有具体细节、典型事例,又要有思想交流、情感互动,让“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让中国形象直抵人心、润物无声。

创新表达,把中国故事讲好,需要不失时机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融合发展不能停留在“+互联网”,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简单嫁接;而要真正实现“互联网+”,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变成“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格局。积极推进海外合作和本土化建设,拓展海外合作的有效性、覆盖面,努力实现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王树成,为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9日   07 版)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