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一个投诉,称低保成学校提款机,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在上学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2017年元旦刚过,央视记者找到了这个孩子,她和她的家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陈小齐(化名,下同)精神发育迟滞,是湖北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孩子家住在距离洪湖市区近50公里远的滨湖茶坛渔场,进出都靠乘坐小木船。小齐家20多平方米的船上,住着祖孙三代6口人。
小齐一家是当地有名的低保户,刚刚过了30岁的爸爸陈传国一只眼睛失明,妈妈和弟弟的智力也有问题。2015年,小齐的父母拿到了低保。2016年,已过7岁的小齐到了上学年龄,这在陈传国的心里是个大事。
为了能让小齐到学校读书,陈传国从家里到市区不知跑了多少趟,因为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不好,所以每次去洪湖市,都是小齐年近6旬的爷爷开船,每一个来回都要5、6个小时。最终,小齐父亲把女儿送进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
然而女儿上学不长时间后,学校找到陈传国,让他把家里的低保存折交到学校,如果不交,小齐还是不能上学。
陈传国一家的低保补助金只有400元,这400元是这一家6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而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却说,要拿走存折用来交陈小齐每个月的生活开支。
陈传国说,孩子住校要生活费他理解,要多少他可以给学校交钱,但是拿走低保存折他不愿意,“我当时给他说了给现金现钱,他说我要你的现钱现金那属于贪污,存折是存折性质不同。”
万般无奈之下,陈传国只能把全家的低保存折交给了学校。后来校方又要走了存折的密码,说没密码取不出钱。
调查时央视记者了解到,陈传国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在校生全部要上交低保存折才能入学。
当地村民告诉央视记者:“那学校的学生都拿低保,然后低保本全都让学校拿,他们的生活补助都是从那个低保本里取的。”
学校收了各级财政拨款 却仍克扣低保存折取钱
央视记者与陈传国一起来到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遇到了坐着小轿车来到学校的副校长周艳。当记者问到,马上要过年了,陈传国是否可以拿回低保存折的时候,周艳显得很不耐烦,说要是还想上学就别想要存折。
学生放假,不用上课也就没有生活费,低保存折却还要留在学校,这位副校长这样的解释令人费解,然而对方始终强调,这里的学生白吃白住,要求学生上交低保存折收取他们的生活费理所应当,“全校多少学生,都是这样。你的小孩在这里面有住宿、有水电、有我的保育员服务......一个学生一年就4000块钱的公用经费给了学校,这么多的老师,这个学校要开门,什么东西不要钱?请老师要不要钱?水电要不要钱?我请这个门卫保安要不要钱?”
2016年4月19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这份通知上明确标注特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二在洪湖市财政局公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发放表上,央视记者看到,洪湖市财政局已经把355200元拨付给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该校在校生共计76人计算,生均公用经费为4673元。
事实上除了公用经费,从国家财政到地方财政,为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下拨。2016年5月24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达了201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通知,按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的标准发放,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69名学生,共计发放69000元;2016年11月25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又对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下发了“一补”资金41875元,每个学生平均606元。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