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令”一地接一地出台 花炮之乡浏阳洗牌变局

2017-01-19 11:11:29来源:东方网
字号:
摘要:在全国范围关停花炮企业风潮中,浏阳也无法置身事外,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安全系数,成为了“洗牌”的那道红线 过去一年里,浏阳当地已有近200家花炮企业工区申报退出,自身的生产条件、安全系数,成为了“洗牌”的那道红线。

  在浏阳的“烟花爆竹企业分类管理实施办法中”,花炮企业依照营业额度、生产安全、人员技术等多个标准被分为了一、二、三类。其中一类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加优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而三类企业则将被重点监管,甚至被建议列入各部门的高风险企业名单。

  “这是个残酷的过程。”老徐眼见着有的昔日同行,在行情好时大肆挥霍积蓄,到了“洗牌”的时刻,却无力顺应要求改进生产环境,最终只能与奋斗了几十年的花炮行业告别。

  “洗牌”在2017年仍将进行下去,按计划,浏阳还要退出100家左右的花炮企业。为了达到新的生产要求,老徐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厂区进行改建。新盖的厂房不仅依然深藏于山体中,而且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四角有水泥柱子支撑,连屋顶都是防火材料。

  老徐也会想起几十年前刚办厂时,那时大部分厂房都是普通的泥土结构,自己是最先盖起砖瓦厂房的那批,“别人看了,都说阔气得很。”

  按照花炮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升降级”制度,老徐的厂子目前是二类,但他却不敢轻言“升级”,那意味要加大投入、提高规模,可如今仅是改建生产环境,已让他负担了不少银行贷款。

  前路

  老徐还是愿意相信这门千年传统手艺的生命力所在,“人嘛,就是这样,出生时一挂鞭炮,走的时候还是一挂鞭炮。”

  一月初的夜晚,浏阳城东那片滩头地的燃放场上,一簇簇烟花在天际炸响。观看平台上,几张外国面孔正拿着手机,进行着摄录。

  之前几次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现,已让浏阳烟花在国际上有了不小的名头。不少国外的烟火燃放公司都在浏阳设有办事处,寻找合适的烟花品种采购。

  小彭在几年前也离开了烟花生产的一线,转做起大型烟火燃放。最近一次是在迪拜,他被招工过去,经过和其他工人一个月的努力,组装好600多个分机盒、3000多根点火线。燃放当日,随着总开关被按下,经过28000次点火,一场耗时8分钟、价值2.1亿元的烟花在迪拜上空绽放。

  让小彭有些不平衡的,是自己“打工者”的身份,迪拜所燃放的烟火由浏阳的厂家生产,组装也是自己这样的浏阳技术人员完成,但项目却为一家美国公司所有。“要是能多点扶持、多些名气,我们自己把这个项目承包下来多好。”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浏阳花炮出口总额27.6亿元,出口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60%。浏阳当地政府也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花炮出口的扶持力度,将统一组织花炮企业赴国外参展。

  相比国际市场潜藏的更大机遇,花炮的国内市场却仍不明朗。1月14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进一步扩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范围。这一消息也在浏阳花炮厂商间疯传,引起了不小的“怨言”。让他们庆幸的是,几天后,这份紧急通知便被收回。

  最近几年,老徐给自己厂子定下的基调是“求稳”,不求有多大的发展,但在品质和安全上也绝不能出什么差池。他盘算着至多一两年内,国内花炮企业不断关停,当“洗牌”逐渐完成时,竞争对手减少,也许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有人给花炮戴上了“夕阳产业”的名号,这说法让老徐心里矛盾。春节的时候,老徐仍然会从厂子里留几箱最好的烟花给自家燃放,他还是愿意相信这门千年传统手艺的生命力所在,“人嘛,就是这样,出生时一挂鞭炮,走的时候还是一挂鞭炮。”(刘汨)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