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军费透明度……财政部长谈了这些事儿

2017-03-08 15:42:1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表面上,财政无非就是一收一支,但实际上,这一收一支的背后,反映的事儿只多不少、只大不小。这不仅关系到如何管好国家的钱袋子,更关系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1488959097820773.png

财政部长肖捷回答记者问 图源:人民网

【海客说】

3月7日财政部在两会期间举办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肖捷围绕“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解答记者的提问。总的来说,2016年的财政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哪些困难?未来将如何改善?海外网(m.haiwainet.cn)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德勇研究员对此次财政部答记者问进行解读。

------------------------------------------------

3月7日,财政部就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接受“两会”报道记者的采访,这是肖捷作为新财政部长的首次记者会秀。

表面上,财政无非就是一收一支,但实际上,这一收一支的背后,反映的事儿只多不少、只大不小。这不仅关系到如何管好国家的钱袋子,更关系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民生改善

民生是为政之要,民生无小事。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像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精准扶贫问题、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等,都事关民生改善问题。

在这方面,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民生有了较明显改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和深有体会的。

不过,当前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和难度都很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而财政支出因各方面的因素很难降下来。这就需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挤出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改善上。

首先,要从政府部门自身做起,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比如“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支出只减不增,带头过紧日子。这就是做“减法”。

其次,要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学有所教等领域加大保障力度,支出确保只增不减。这就是做“加法”。

再者,讲究财政支出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但办好事,也要把事办好。

财税改革

这又是一件大家普遍关心的事。

不像1994年财税改革那回,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今,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还持续,财政收入虽增长,但已无昔日两位数超高速增长的荣景,留给财税改革的回旋余地不大。而且,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财税改革渐入深水区,个税、房产税这两个直接税,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密切关联,社会呼声高,随之各方面的压力也大。

比如,这次记者会提到的个税改革,既是个老问题,又有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即个税改革未来要考虑“二孩”家庭的生计问题。

鉴于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高,下一步的财税改革,除了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还应该将清费列为重点。目前,无法无据的“乱收费”可能不多,而症结在于有法有据的收费是否合情合理。只要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想,费的问题就不难迎刃而解。

财税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既定,未来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在这其中,效率与公平是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如果说营改增之类的间接税改革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侧重效率,那么,个税之类的直接税改革应该是为了惠民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侧重公平。

防控风险

赤字和债务是一对孪生兄弟。

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增加2000亿元。赤字增加,政府债务相应也会增加。如果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们的赤字率与债务水平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不过,近期的一则新闻需引起重视。

1月初,财政部依法问责部分县市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行为,并依法处理个别企业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虽然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举债“开了前门”,但还是有个别地方铤而走险,进行法外举债。这就好比“开了前门”却没有“堵上后门”。此种隐匿的法外举债行为,如果不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处置,很可能成为隐患。

经济好的时候,债务多一点也无妨,可以靠良好的经济表现将此消化掉,而经济差的时候,债务即便少一点也是个问题,会因经济景气暗淡而使债务风险显性化。

所以,对于债务风险,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应是谨慎为先、预防为上,把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等到问题出现时再去解决问题,往往要耗费更大的成本。

预算透明

外媒总喜欢问“敏感”问题。

这几年两会期间,似乎成了一条规律,我国的军费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支出情况,特能得到外媒的偏爱。前几天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就遇到外媒关于我国军费开支的提问。昨日,财政部长肖捷在记者会上又遇到外媒对此事的提问。如果有区别的话,就是这次外媒好奇有关国防、公安和外交预算方面的数字,为何今年第一次没有列到相关的报告当中。

肖捷部长回应的大意是,军费、外交等具体支出,都已经在预算草案中反映了,就没有在预算报告中重复罗列,所谓“不透明”的问题,只是报告的写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预算草案也好,预算报告也好,各国都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格式。至于军费等开支是否透明,对外媒而言,恐怕关心的不止是预算透明本身的事。

其实,这些年,我国预算透明得到了明显改善。仅就地方预决算来讲,去年10月,财政部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对地方预决算公开职责、预决算公开时间、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预决算公开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国各级政府的预算透明,要进一步朝着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讲好数字背后的故事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