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难免会遇到爬坡过坎、磕磕碰碰。而且,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越往后越必然越是艰辛。这个时候,我们既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更需要一针一线抓细节的“绣花功夫”。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容易掺水。随后,在3月8日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扶贫工作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功夫”一时间成为扶贫攻坚的代名词,在网上引发热议。
“绣花功夫”指的是精细。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在战场上,往往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成为决定这场战役成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细节同样具有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针对困难群众,有没有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有没有细化到每一个扶贫项目上;每个部门和领导,有没有明确具体责任;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没有深入研究、逐个击破。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规定动作,但是关键就在是否做实了、做细了。一副质量上乘的锦绣,贵在每一针都秀得精、秀得准,脱贫攻坚也是同样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给扶贫攻坚打了一剂“预防针”,意在坚决制止假扶贫、假脱贫,杜绝扶贫工作打“绣花拳脚”。第二天又提出扶贫工作需要一番“绣花功夫”。笔者认为,一前一后,既是对各级干部的警醒,同时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加码。“绣花功夫”绝不是“绣花拳脚”,前者重点在精和细上面,要摸清每一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精准扶贫。后者重点在搞表面功夫、搭花架子,看起来“美丽”,实际上毫无意义,究其原因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
扶贫工作本身就被称作人类发展上的伟大工程,让全国贫困老百姓摆脱贫困,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因此,必须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抓紧抓实。但是在后期,脱贫面对更多复杂性因素,一边是坚决要打赢的扶贫攻坚战,另一边是不好啃下来的“硬骨头”,有的干部难免会产生为难情绪。为了保住自己的“帽子”,工作上开始打起“绣花拳脚”来。热衷于搞过场、走形式,善于弄虚作假、数字掺水,最终导致贫困群众“被脱贫”。这些现象不仅严重阻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且从根本上为中央制定决策提供了错误参考信息。
相比之下,当前,我们各级领干部需要的,是一番“绣花功夫”。有的困难,需要冷静下来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不能再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推进。这条路走不通不怕,再想想另外一条路,一个一个地尝试,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攻破,在关键问题处,每攻克一个难题,就意味着前进一大步。说到底,“绣花功夫”是对干部责任担当的考验,只要恒心在,铁杵磨成针。关键就在于是否下得了狠劲、使得出实招。(李丁乔)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