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被习近平总书记喻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地基”

2017-04-10 06:51:1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会晤中,习总书记又一次提及“人文交流”,并把人文交流喻为“两国关系的地基”。

【学习小组按】

当地时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和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了中美元首第二场正式会晤。

在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及“人文交流”,并把人文交流喻为“两国关系的地基”。

习近平表示,两国人民对彼此素怀友好感情。双方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人文交流,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 推动校际合作;

· 促进旅游业合作;

· 拓展艺术交流;

· 加强体育合作;

· 开展医疗卫生合作。

此前,有一期《文明》杂志核心议题正好就是讲“中美文明交流互鉴”,征得《文明》杂志同意,我们特选编其中部分内容,与您共享。

教育

1847年,容闳赴美

11.webp.jpg


1850年,容闳进入耶鲁大学。从 耶 鲁 毕 业 后 , 容闳就定下了推动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计划。然而,他的设想从形成到真正实施,足足经历了十六年的波折。

1862年,京师同文馆

12.webp.jpg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与洋人“ 语言不通 , 文字难辨,一切隔膜”的问题,总理衙门奏请从八旗子弟中培养外语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7年,不同于传统科举教育的新式学堂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在洋教习的指导下,不但学习外语,还学习几何、微积分、物理学、机械学、平面和球面三角、地理、天文、航海。学校分为两堂,前学堂学制造,以法文授课;后学堂学驾驶,以英文教学。与此同时,即将任满归国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受清政府邀请,代表中国出使欧美各国。这个美国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1868年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蒲安臣条约》,正是这个条约的第七条,为清政府日后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奠定了基础。

1871年,幼童赴美

1871年9月9日,朝廷批准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和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联名会奏: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至此,历经十六年的奔走之后,容闳的留学计划终于获得了朝廷的重视。

13.webp.jpg


赴美留学幼童恰好被送到了当时工业革命的最前沿,他们后来成为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图为1909年9月,京张铁路(北京至河北张家口)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三)与同事们合影。

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大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其中包括:中国铁路的开拓者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晚清外务大臣梁敦彦、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总办钟文耀、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副总领事欧阳庚、驻英国公使刘玉麟、驻德国公使梁诚,以及海军元帅蔡廷干、清政府外务尚书蔡绍基等等。

1916年,北京大学

1916年,北京出现了一所东拼西凑的“北京大学”。这所大学由三所分属不同教会的大学(汇文书院、通州华北协和书院、华北协和女子书院)与协和神学院合并而成。司徒雷登被聘为校长。

14.webp.jpg


就教育本身而言,司徒雷登强调中西兼顾。他认为,学生学习西方文明,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而是要成为世界主义者。在基督教思想影响下,他希望燕京大学“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

1916年,美国汉学系

15.webp.jpg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是享誉世界的西方汉学研究重镇,它的建立源自一百多年前一个普通在美华工的梦想。

16.webp.jpg


丁龙是一个在美务工的华人。1901年6月28日丁龙在给哥大校长的信中这样写道:“谨奉上一万二千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署名是“一个中国人”。丁龙想在享有盛誉的哥大设立一个汉学研究阵地,让美国人有机会了解他的祖国。那是一个当时被西方世界忽视甚至误读的东方大国,他不希望美国人从戴着有色眼镜的报刊杂志中认识自己的同胞。

后人往往用“传奇”一词描述丁龙的义举。据说,丁龙的事迹甚至震撼了当时的清政府,后者因此特别向哥大捐赠了数千册中文图书,由此奠定了哥大东亚系图书馆藏的基础。

如今,通过“丁龙汉学讲座”,百年前丁龙弘扬中华文化的心愿在当代得以继续传承。讲座所聘教授均为世界汉学泰斗,堪称美国汉学研究机构的范本。于是,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代表学界最高水平的汉学讲座不仅仅展示了中西学术上的交流,更拥有深厚而绵长的精神渊源。

1993年,美中友好志愿者

1993年,美方第一批志愿人员来华工作。根据协议,由美国和平队派遣的志愿教师在中国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和甘肃四省(市)的高等院校教授英语,任期两年。

项目执行至今,共有21批1067人次志愿教师在中国130余所院校任教。目前在华志愿教师共计145名,在86所院校工作。

该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实施,连续多年被纳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教育领域重要成果之一,对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提升中国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

自2004年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截至目前,美国49个州已设立109所孔子学院和495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2%和49%,是全球设立孔子学院和课堂最多的国家。美国排名世界前200强的75所大学中,有31所开办了孔子学院,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

17.webp.jpg


中美大学校长论坛

18.webp.jpg


美国政府“十万强计划”

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宣布“十万强计划”,即在2010年至2014年间向中国派送十万名美国学生。该计划旨在显著增加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的数量和种族构成。2010年5月,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十万强”计划。

中国政府“三个一万”计划

2011年4月,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中方宣布实施“三个一万”项目,即继续执行“公派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和“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新设一万个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名额。这是双方深化中美人文交流的切实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美两国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也使两国民众直接受益。

中美省州教育交流

2015年5月,由中国教育部和美国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在上海举行。中美两国教育部、美国八个州教育厅长、中国十七个省市教育厅领导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州首席中小学教育官员理事会等机构代表出席,围绕基础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估”等议题展开对话。

19.webp.jpg


中美职业教育领域

20.webp.jpg


中美大学生体育文艺周

21.webp.jpg


第三届中美大学生体育文艺周于2014年8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幕。大学生体育文艺周是以交流和学习、增进中美大学生友谊为主要目的。

苏世民学者项目

1902年,英国政治家、商人塞西尔·罗德在牛津大学设立“罗德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在牛津大学学习,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最长、声誉最高的奖学金项目;111年后,美国黑石集团总裁苏世民发起三亿美元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每年资助二百名中外学生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是中国从海外获得的最大单项慈善捐赠。

22.webp.jpg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2015年6月19日,“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十周年纪念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启动仪式在美国匹兹堡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学界和企业界代表一致表示,中美的年轻创业者和创客们正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一大新看点。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尔扎尼奇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我们很兴奋能贡献于中美两国青年的创客运动和人文交流,希望通过公司的先进技术、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资源支持创新,并为两国青年创新者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23.webp.jpg


体育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4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场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去练球场练球,偶遇了中国队,科恩兴奋地提出要与中国队员对练,在请示了领导后,梁戈亮与科恩对练了五分钟。练习结束后,科恩错过了美国队从练球场去往体育馆的接送车。科恩误打误撞,搭上了中国队员的接送车。在全车人愕然的目光下,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科恩打招呼,并赠送了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科恩。第二天,科恩专门在赛场外守候,送了庄则栋一件印有“Let It Be”英文字样的运动衫作为回礼。这一戏剧性的事件引起了轰动,被媒体广为报道,也同样引起了中国领导层的高度重视。4月6日晚,毛泽东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做出了“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之后,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进行了互访。这是时隔二十二年后,中美两国第一次正式交往。

24.webp.jpg


许海峰夺奥运首金

25.webp.jpg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意义重大。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夺金的许海峰颁奖。

中国巨人姚明

2002年,姚明,这位身高2米26的中锋,以NBA史上首位非美籍状元秀的身份,加盟了休斯顿火箭队。

26.webp.jpg


2002年11月17日,姚明在客场挑战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中,9投9中,一举拿下了20分,这也让绰号“大嘴”的退役篮球明星查尔斯·巴克利吃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他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下亲吻了一头驴的屁股。

美国著名的体育杂志《DIME》评价道:“姚明让NBA在中国乃至亚洲被更多的人了解、熟悉。从来没有一个巨星,能像姚明这样让一个国家、民族有如此的自豪感。”

“北京小伙儿”马布里

27.webp.jpg


2016年4月18日,北京市政府向北京首钢篮球队美籍球员马布里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也就是中国“绿卡”,马布里是CBA第一位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球员。

说相声、挤地铁、看女排、看望身患白血病的“小粉丝”、为队友的求婚流泪……马布里,昔日在美国NBA的“独狼”,如今已经成为CBA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带领北京首钢篮球队获得了三次CBA总冠军,更成为一个真正的“北京小伙”——“我要在中国结束我的职业生涯,用我的‘说、学、逗、唱’表达对中国的爱。”

中华武术

28.webp.jpg


2011年8月,中国武术代表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主题为“和平、友谊、健康”的中国武术专场演出。这是中国武术首次走进联合国总部,联大会议厅还为迎接中国武术的光临破例搭建了临时舞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丝·米吉罗、副秘书长赤坂清隆、武术演员李连杰以及各国常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职员、各界友人等1600多人观看了演出。

竞技体育交流

29.webp.jpg


2014年9月,中美滑水协会合作在中国广西举办中美艺术滑水明星对抗赛。

30.webp.jpg


2015年11月2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和NBA中国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三方将合作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篮球冠军赛-Jr.NBA高中组”比赛,共有30支男子球队和18支女子球队参加今年的联赛。

中美体育研讨会

31.webp.jpg


2014年7月,作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体育领域的机制化、长效化活动,第一届中美体育研讨会于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

科技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32.webp.jpg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时,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双方据此成立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首届科技联委会于次年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与美国总统科学顾问普雷斯担任联委会联合主席并共同主持会议,邓小平在联委会期间出席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下6个议定书的签字仪式。此后,中美科技联委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轮流在中美两国举行。

扩大派遣中国留学生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一起,听取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刘达有关学校各项工作清查整顿情况的当面汇报。在听取教育部工作汇报后,邓小平同志说出这样一段话:“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我们迈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33.webp.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于1978年至1981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留美访问学者的总领队。

中国核科学研究贡献者

34.webp.jpg


美国科学家约瑟夫·汉密尔顿是著名物理学家、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他在远离稳定线原子核、原子核高自旋态核结构和裂变过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起,汉密尔顿教授就一直同中国核物理学界保持长期实质性合作,是率先协助中国核科学界打开国际合作之门,对中国核科学基础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多年来,汉密尔顿教授邀请并与之合作的中国科学家达49人,他在国际主要科技刊物上发表182篇学术论文,其中68篇是与中国科学家合作。汉密尔顿教授在中国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汉密尔顿教授获得中国“国际合作奖”。

博士后制度的创立

35.webp.jpg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中国创建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一直十分关心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年轻人才的培养,1983年3月和1984年5月他曾两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1985年,在他的倡导和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此后,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成立。李政道亲自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的系统培养。

中美两国计量标准合作

36.webp.jpg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这一“协定”指导下,2012年9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两院院长在美国共同签署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实施协议》。

同年11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化学所所长顾问、前所长Wise博士等一行4人来到中国计量院进行学术报告,并与中国计量院化学所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表达了对中美计量院在化学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中的支持与期望。通过一周的交流,中美双方专家就各自在有机和无机分析、食品和环境安全以及临床计量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及进展开展了详尽的学术交流。美方专家还与中方专家就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和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2015年,中美两国国家计量院举行双边研讨会,合作开展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工作。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

37.webp.jpg


从2004年到2015年,共有435名美国学生参与“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EAPSI),现每年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为40人左右。这个项目把美国学生邀请到中国来工作和学习,让他们感知和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和生活习俗,这是“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项目长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38.webp.jpg


2009年7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成立,双方将共同投入1500万美元作为该中心的启动资金。这个项目被称为“最成功的的国际合作范例之一”。

中美青年科学论坛

39.webp.jpg


“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是中美双边科技合作关系的成功案例,有于两国青年学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除了教育、体育、科技,中美两国还在卫生、文化、妇女、青年等众多中文交流领域互动频繁。

中美人文交流具有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特殊作用,其历史功绩、现实展开和美好愿景,具有世界文明史的典范意义。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刘思悦、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