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看实干精神

2017-04-14 11:01: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实干精神需要干部法子内心,更需要用广阔的平台、完善的考核评价程序、容错纠错机制去保护和培养,如此才能让实干者实惠,为担当者担当。

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便一直热度不减,除了台词犀利,人物刻画贴近现实,让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以外,剧中传递的正能量也足以发人深省。比如忠诚,比如实干精神。

说到实干精神,剧中有两个人物值得我们去分析反思。一位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他忽略家庭却醉心工作,他被人利用却急于为民,他“爱好”GDP却更重视环保,一手将林城煤矿污染地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经济开发区。他身上干事创业的精神让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由衷地称他为改革大将。而另一位则是与李达康截然相反的光明区区长孙连城,此人无争、无谓、无为。面对光明峰项目总指挥一职,他提不起兴趣,面对李达康改造信访接待窗口的合理要求,他一再敷衍,浑身弥漫着一股懒政的气息。用剧中的旁白来说就是“他没贪污不受贿,又不想再提拔升官,何畏之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说干部贪腐是党和国家身上的毒瘤,那为官不为便是身体中的慢性炎症,需要长期对症治疗,它虽不像贪腐那样祸国殃民,却会因为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导致国家改革、民族复兴的大业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将被世界淘汰、被人民淘汰。

实干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作生活环境,顺心而为来到湖南省衡山县当一名大学生村官,躬身于祖国的乡土中。利用学识为当地农村建设、教育服务,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干是一种心系群众的职业敬畏。原云南省保山县地位书记杨善洲,在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正是因为对人民公仆这一职业的敬畏和感怀,才让杨老在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创造出政治生涯之外的成就。

实干精神需要干部法子内心,更需要用广阔的平台、完善的考核评价程序、容错纠错机制去保护和培养,如此才能让实干者实惠,为担当者担当。(子 衿)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