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像过独木桥 1.5代移民成功或不可复制

2017-06-01 15:16:2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决定孩子是否出国时应该理性考虑。首先要因人而异,自制力强的孩子可以相对早点,但是自制力弱的孩子要酌情考虑晚一点送出去。

chart-e1485896365260.jpg

低龄留学 图源:Think Tank Learning

有网友31日在美国最大的华人论坛文学城发出一个谈1.5代的帖子,作者称自己的孩子8年级来到美国,后因当时是国际学生,家里的经济不足以支持他去更好的学校,孩子自己也不想离开家等原因,在家门口读了一个公立大学,即所谓的一所4流大学。不过孩子很争气,4年读了3个文理专业,拿了奖学金,且全A毕业。后来又去一个学校读了硕士,毕业后被一家大公司挖走,工作5年,很顺利,家庭生活也很美满。这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1.5代移民的例子。

1.5代移民指年幼时就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的人。现在很多家长声称自己出国是为了孩子,低龄留学已成为趋势,1.5代移民的现象逐渐产生,对其移民的优劣势分析也随之而来。

以美国为例,据Think Tank Learning报道,赴美就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17%上升到2015年的27%,还有超过1/3的学生打算出国就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近五年,留美就读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近三倍,最小的仅有10岁。五年间,幼儿园至高中阶段(K-12)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从8857人增至34578人,增长290%,约占在美留学外籍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

伴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现象的产生,一些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如太早出国易“堕落”,亲情友情严重缺失,和法律意识薄弱等。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年早期就报道过小留学生“堕落”的事例。16岁的小玲初中一毕业就被父母送到了新西兰,可是两年后,父母眼看着小玲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越来越与中国的孩子格格不入,心急如焚的父母不得不再次将小玲接回国内,重新上国内的高中。“因为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国外会学坏,更担心孩子的身体。”小玲的父母如此无奈地表示,可是要知道,当初送小玲出国时,父母的想法是:“孩子现在初中毕业,送出国后本科、硕士连起来读,拿到文凭就回来,怎么说也是一个留过洋的海归,找工作时砝码就重多了。”

1496301467857731.jpg

中国成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 图源:Think Tank Learning

低龄留学是否可行应分情况而定

凤凰华人资讯网援引一名老资格的留学生陈宁的观点称,“现在国内的家长其实就是渴望孩子拿张洋文凭,但是并不真的了解国外的环境。”陈宁说,“如果家长是希望孩子到国外学医或者是法律这样的职业的话,那么,年龄确实是越小越好,最晚初中毕业就要送出去。”因为这些职业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

8225c99b67b74499ba0813db6120cd6a.jpg

美国课堂 图源:搜狐网

“反之,如果不是因为要学特殊专业而早早把孩子送出国,并不是明智的决定。”

陈宁认为,去留学,是为了学技能和思维的模式,虽然文凭很重要,但是如果有足够的工作经历和个人魅力的话,文凭的含金量就会随之下降。

陈宁举了个活生生的例子,美国有句话非常流行,如果一个人顺利读完了本科或者硕士学位,那么,别人介绍他的时候往往会这么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如果你事业发展的很好,即便你没有很高的学位,别人介绍你时就会这么说:“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在聪明和成功之间,西方人选择的是成功。但是目前部分国内人似乎更愿意让孩子聪明,而忽略对其成功品质的培养。”

另外,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差是因为国内的教育体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少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于是乎就把孩子往国外一送了之;还有家长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出国。这几种做法也是不妥当的。

3d959704cd3d4eddba864eaca42508e5.jpg

国外寄宿家庭 图源:搜狐网

国外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机制与国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孩子比较年幼的话,要很快适应是有困难的。饮食习惯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孩子水土不服。而且到了陌生的环境,莫名的孤独感恐惧感长时间难以消除,对小小年纪漂洋过海的大多数低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

因此,在决定孩子是否出国时应该理性考虑。首先要因人而异,自制力强的孩子可以相对早点,但是自制力弱的孩子要酌情考虑晚一点送出去。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厢情愿地将孩子送出去,最终会导致孩子情绪苦闷,逃避国外环境。

观点:最佳出国年龄为12岁左右

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的罗子薇在英生活十多年,儿子吴比在她的培养下去年考入英国顶级的私校伊顿公学,并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该校“国王奖学金的学生。BBC早年报道援引罗子薇的观点称,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孩子又有出国愿望,让孩子尽早走出固有的空间到外部世界游历、接受从体系上相对科学和健康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一定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果一定要有个硬性年龄指标的话,她个人认为12岁左右最为合适。

4efa518d2750aad8e9c54aaac394e98088e6a3d4.jpg

罗子薇的儿子吴比成为首个获得伊顿公学奖学金的中国大陆学生。 图源:BBC

欧美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内容,除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外,有很大比例是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而这些是一个孩子在健全的人格形成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却恰好是国内现行教育模式所缺失的,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在还未来得及崭露之前,就被埋没和损毁了。

以罗子薇的儿子为例,当他在国内读小学的时候,每个月非节假日时间内罗子薇给他一天自由活动日”——就是说那天他不但不用去学校上课,还可以选择干任何他想干的事情。那时候是以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不至于太过厌倦学校生活(实际上他在国内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到了英国之后情况就变了,他不仅不再需要“自由活动日,他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希望每天都能去学校。(整理/刘思悦)

(综合Think Tank Learning,凤凰华人资讯网,BBC英伦网等相关报道)

1486973868762542.jpg

责编:刘思悦、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