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背后的经济学

2017-07-14 11:04:14来源:环球人物
字号:

万喆

最近,“你有freestyle(即兴说唱)吗”这句话成了网络热点。事情的起因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国有嘻哈”,本想展示中国的嘻哈音乐,谁料节目组请来了一位“小鲜肉”评委,节目中逢人就问一句话:“你有freestyle吗?”被广大网友调侃“除了这句还会别的吗”。还有不少人表示,节目中的某些表演根本不是嘻哈,结果引发“嘻哈究竟是什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嘻哈”的争论。

既然大家这么关注,那我们索性聊一聊。其实,嘻哈的出现和经济可是有直接关系呢!据考证,嘻哈源自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区。上世纪70年代,当地一些青少年成立了街舞团体,开创了街头“斗舞”的新玩法,“嘻哈”一词也被创造出来。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正是美国经济面临挑战的时期。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1965年—1970年,美国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47个人;1971年,美国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但是,这种增长方式也造成国债大增、通货膨胀,加上越战拖累、全球能源危机、欧日经济体崛起等因素,美国在70年代进入了痛苦的停滞期——贸易出现逆差、GDP增速下降、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是火上浇油。

当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美景渐渐退去,一切都变得粗粝而尖锐。贫富差距悬殊、城市住房拥挤、教育资源不均,直接导致犯罪率高、毒品枪支泛滥。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拉美移民等少数族裔遭受的冲击尤为明显。1970年,美国中心城区男性黑人的失业率为16.2%, 1982年飙升到36.2%,黑人青年的失业率是白人青年的两倍。这就是为什么嘻哈在布朗克斯区诞生,这里是纽约最贫穷的地方,也是黑人和拉丁裔聚居区。很多年轻人通过“斗舞”发泄情绪,嘻哈歌词里也充斥着对现状的不满。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去工业化浪潮席卷世界,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债务危机频发。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英法意的失业率分别为9.55%、9.72%、10.65%,而美国经济反而开始复苏。

这一时期,欧亚经济的由盛转衰让低收入阶层的城市青年深受影响,嘻哈文化也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1990年,德国举办了第一届街舞大赛,日韩也掀起街舞热。流行带来商机,曾经是边缘文化的嘻哈逐渐变得商业化、大众化,甚至主流起来。

文化的变化往往是经济变化的结果。对中国人来说,昔日经济的巨大落差让我们一度对美国文化艳羡不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说到底,文化觉醒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追随到反思,真正被改变的其实是文化背后的经济秩序。或许不远的将来,“中国有没有嘻哈”这个问题,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变得不再重要。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