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出海”,外国人怎么看

2017-07-17 14:49:5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投资海外时,盛行自行车文化的欧洲则成为其标志性的竞争之地。

不到两年时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便已迅速占领中国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对于解决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功不可没。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品牌更是走出国门,将这一创新开拓到海外。

其实,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兴起之初就已经引起外媒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人》、英国《卫报》、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的报道,详述了中国共享单车的方方面面,包括使用方法、外观及其对GPS定位等高科技的运用。

图片10001.png

《经济学人》报道称,自行车在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又一次流行起来。

图片1.00002png.png

英国《卫报》在其推文中写道:“自行车战争:无桩停放的自行车如何涌向中国继而进军海外”

图片1.0003png.png

路透社也从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费用问题及其生产线等做了详细的报道。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投资海外时,盛行自行车文化的欧洲则成为其标志性的竞争之地。

据财新网报道,5月份,ofo在英国自行车文化最为盛行的城市剑桥,试点投放了20辆共享单车。6月30日,摩拜单车首批在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投放1000辆共享单车。对于远道而来的共享单车,英国牛津、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市民们还是比较友好的。英国牛津市议员露易丝・阿普顿对此表示,“我认为非常棒,使用共享单车的人越多越好。但对于自行车的管理必须到位,共享单车并不是令人讨厌的东西。我们对此表示欢迎,我们不会拒绝共享单车来到牛津,也不会觉得街边又多了一辆乱放的自行车。”

摩拜和ofo在英国采用的是无桩共享模式,让用户可以随停随骑,无需将单车归还到指定场所,这在英国尚属首创,也是两家企业在英国主要宣传的重点。不过,据财新网分析,摩拜和ofo采用的共享模式与与英国最受欢迎的租赁单车服务Santander Cycles大有不同,尽管中国共享单车的模式更加便捷,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也成为他们在英国受到质疑和担忧的来源。

英国牛津大学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亚当・沃克曼提醒到,在今后的推广中,还存在商业模式的磨合问题。“和中国不同,我们没有足够的地方存放自行车,我们更注重自行车普及度高的地区。英国已经有很多自行车,我们不需要再买新的自行车,我们没有地方停放,英国的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和中国有所不同。”其实,对于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在国内也并不少见,只不过,在与国外不同的商业模式下,中国共享单车的海外发展则需要更强的适应性。

英国《卫报》报道了当地市民对于共享单车的看法。剑桥当地的自行车商店店员Thomas Jackson在采访中表示,共享单车最后的结局是被偷,或者最终被扔到剑河里去,在一两个星期就会彻底报废。大曼彻斯特区自行车协会成员,72岁的Rob Raikes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共享单车是很好的模式,但如果突然有1000个没有经验的单车骑士在曼彻斯特市中心出现,那么,提升街道安全性就成了必要任务。希望这一计划能够促使当地自行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

对于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进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重点集中在它们可能带来的停车混乱和损坏遗弃问题。《泰晤士报》称,工党领导的剑桥市议会对此感到非常担忧,他们认为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已经很难阻挡。但是,这种随停模式,可能会带来麻烦,尤其是对行人和其他自行车使用者带来困扰。此外,路透社在其相关报道中提出,共享单车本来是一个可取的概念,一方面促进市民增加运动量,另一方面减少排废量。但是,要让共享单车的概念发扬光大则需要有友善的单车政策,其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其一是足够的停泊点,其二是畅通无阻的自行车专用通道。

面对共享单车“出海”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有人提出,共享单车在国内发展还尚未成熟,为何急于追求海外市场?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认为,时下共享单车的竞争现在还处在第一阶段,大家必须尽快让自己的车布满街头,也要让投资人看到广阔的前景和希望。《中国民商》执行总编张立栋则提醒,只有投资人、运营方充分考虑和整合当地法规、交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在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浪潮中站稳脚跟,才有可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向前。(整理/梁凯燕)

(综合央广网、财新网、路透社、《卫报》等相关报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梁凯燕、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