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被中央通报批评,甘肃犯了什么事?

2017-07-21 19:06: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自前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被查以来,甘肃冷不丁地又上了一次头条。

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上,两篇文章异常醒目,一篇是中办和国办的通报,事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一事,隔壁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就冲着这篇通报做的一篇评论:《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1.png

一般来说,人民日报的头版都会留给地方的成功经验,但这次甘肃的特殊待遇却是因为负面,而且地方上的负面被中办和国办联合发文公开通报批评,极为罕见。再配上党报评论员文章,篇幅相当,块面相当,并排放置,如同两块示众的警示牌。

拿到今天的《人民日报》,甘肃省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会怵然心惊。

容不得他们猜想,这次中办国办的《通报》已经写得非常明白,措辞严厉,也异常微妙。

问题

通报的事情很明白,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长期被破坏。怎么个破坏法?

《通报》列有三个问题,不妨照录:

一是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保护区设置的144宗探矿权、采矿权中,有14宗是在2014年10月国务院明确保护区划界后违法违规审批延续的,涉及保护区核心区3宗、缓冲区4宗。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二是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当地在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共建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存在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由于在设计、建设、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巨龙铁合金公司毗邻保护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长期无法稳定达标,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对其执法,但均未得到执行。石庙二级水电站将废机油、污泥等污染物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环境污染。

这些个问题听起来都不陌生。前些年,很多地方为了争GDP增长,牺牲生态环境,走的都是这条路。当时上下同欲者无非是GDP,政府账面上好看,对企业违规甚至违法经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背后免不了官商勾结、利益同谋。但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无疑不可持续。所以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着急转变经济生产方式,其中就有绿色发展。

不过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其中有地方上发展的压力,有思维上的惯性和惰性,更可能的是地方上固化的官商利益勾连。

所以《通报》别有意味地点出了第四个问题:当地对生态问题整改不力。

2.png

作风

中央不是没给过机会。

2015年9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林业局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对甘肃省林业厅、张掖市政府进行公开约谈。但甘肃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生态修复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截至2016年底仍有72处生产设施未按要求清理到位。

不过要注意,《通报》还点出一句:约谈整治方案瞒报、漏报31个探采矿项目。如果说整改工作进展缓慢还可以拿思想认识不到位搪塞过去,这个瞒报、漏报自然保护区里的探采矿项目,就是故意为之了。这背后的利益链条,已呼之欲出。

所以,《通报》给甘肃下了第一个定论:虽然有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根子上还是甘肃省及有关市县思想认识有偏差,不作为、不担当、不碰硬,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没有真正抓好落实。

要害还是在于后半句,不作为、不担当、不碰硬,这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而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没有真正抓好落实,这个是有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大问题。

《通报》还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在中央有关部门督促下,甘肃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意思是,问题积累已久,总书记也多次批示要求整改,但是甘肃只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督促下,才做了一些皮面上的工作。

很明显,这是中央对甘肃没能及时有效落实总书记批示的严厉批评。不听中央号令,敷衍塞责,这个问题已是相当严重的政治问题。难怪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对甘肃“回头看”的回馈意见中,第一句就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力,“四个意识”不够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提出的“八个着力”要求有差距。

当时的省委书记正是已在甘肃主政五年的王三运。

3.png

敷衍

看到问题长期不解决,中央领导有批示不落实,非要等中央督查组亲临现场调查,把调查结果提交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审议,处理一大批人才痛下决心整改,这个结果实在成本高昂。

几乎每一个生态破坏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不负责的官场。甘肃也不例外。

被《通报》点名的甘肃各部门计有:甘肃省委省政府、省安监局、省国土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张掖市委市政府、张掖市肃南县、武威市天祝县、甘肃电力投资集团等,涉及党口、政府口、企业等16家机关单位。在一个祁连山的生态问题上,多个部门都没有守住自己的责任和底线,让恶政一路绿灯。官场怠惰如此,实堪痛心。

此外,《通报》中的多个细节也堪称官场警戒,不妨一一节录。如:

2016年5月,甘肃省曾经组织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情况开展督查,但未查处典型违法违规项目,形成督查报告后就不了了之——这是“拖”。

省安全监管局在省政府明确将位于保护区的马营沟煤矿下泉沟矿井列入关闭退出名单的情况下,仍然批复核定生产能力并同意复工——这是“瞒”。

张掖市委认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改落实工作不属于市委常委会研究的重大问题,市委常委会没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这是“推”。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将国家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10类活动,缩减为“禁止进行狩猎、垦荒、烧荒”等3类活动,而这3类都是近年来发生频次少、基本已得到控制的事项,其他7类恰恰是近年来频繁发生且对生态环境破坏明显的事项——这是“骗”。

从2013年至2016年,甘肃省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基本没有问过责。承担整改任务较重的林业、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虽然开了会议、发了文件,但抓落实不够——这是“怠”。

张掖市在约谈整改中避重就轻,有31个生态破坏项目没有纳入排查整治范围;52个违法违规探矿项目中有31个采取简单冻结办法,没有制定有效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这是“懒”。

省国土资源厅在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后,仍违法违规延续、变更或审批14宗矿权,性质恶劣——这已是“无法无天”了!

拖、瞒、推、骗、怠、懒……甘肃的官场生态出了大问题!祁连山的生态疮疤,何尝不是甘肃官场的疮疤?中央以两办通报的方式广而告之,也意整个官场引以为戒。各级干部不妨把这份《通报》高悬案头,做一个当代的《官戒》。

(来源:侠客岛 文:独孤九段)


责编:朱箫、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