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在美国话语权很弱吗

2017-08-14 07:46: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美国政坛中一直不乏华人政治家的身影,为什么华人参政的攀升并没能改善华裔整体政治地位?

ce438117dc5706cbfea5c4a517aa2ae7_w.jpg

2016年参与到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华裔 图源:路透社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近日,美国司法部正准备介入调查美国大学是否在录取过程中有种族歧视的行为。历史上,美国多所名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以及达特茅斯学院在内,被多次指控招生时涉嫌歧视亚裔申请者。其背后的争议在于,这些美国名校是否在录取过程中按照“种族配额”的标准,对每年录取的非裔、拉丁裔、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比例进行控制。

“种族配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平权法案,美国为保护少数族裔机会均等和族裔平衡,将教育资源的天平向少数族裔倾斜。然而如今,这一平权法案却为亚裔学生带来了“逆向歧视”。亚裔的成绩在美国各类族裔中是相对较高的,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反而抹杀了一些学子进入名校的权利。

有分析认为,亚裔学子在大学录取中遭遇不公的原因根本仍在于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政治参与度不高。这引起了笔者的怀疑。美国政坛中一直不乏华人政治家的身影,为什么仍说华人参政热情不高?仅以美国华裔政治家为例,维基百科就列举了25位。其中不仅有早年活跃于美国政坛的“老牌”政治家陈香梅、张之香等人,还有在白宫担任要职的赵小兰、朱棣文等新晋政治家。

华人参政虽然不少,但在高校录取中“逆向歧视”仍时有发生,这让人思考,为什么华人参政的攀升并没能改善华裔整体政治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政治室主任张文宗认为,华人参政虽然在华人集中的地方,如纽约市和加州表现突出,但总体表现并不好。有两个原因,第一,受到中美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差异的影响,华人向往稳定的工作,学习政治、法律的学生相对较少,学习计算机等理工科的学生相对较多,这导致华人参政面临很多天花板。第二,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让华人受到政治歧视,爱国心受到美国社会的质疑。张文宗认为,政治精英的出现,会让华人政治地位提升,但这是一个过程,由于华人总体人口规模较小,华人参政还没有对美国社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仅举几个美国华裔政治人物的例子:


1.jpg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2.jpg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1950.01-),美籍华裔政治家。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州长,为全美首位华裔州长。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为第36任联邦商务部长。2011年3月9日,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正式提名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为史上首位华裔担任美国驻华大使。


3.jpg


赵小兰(Elaine L. Chao,1953年3月26日-),曾任小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老布什政府运输部副部长。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现任美国运输部长。赵小兰是美国内阁中,首位亚裔女性、首位华裔及第一位生于台湾的部长。


4.jpg


陈李琬若(Lily Lee Chen),美国加州洛杉矶郡蒙特利公园市前任市长、该市首位华裔市议员、全美首位华裔女市长,曾任美国国务院“东西方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董事,为美国资深民主党人。


5.jpg


陈远美(Christina M. "Tina" Tchen,1956年1月25日-),美国律师,现白宫公共联络办公室主任。2011年1月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助理、第一夫人幕僚长。

(综编/海外网 刘思悦)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