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版校园贷”何以“借尸还魂”?

2017-09-20 12:42:5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网络借贷平台,到了“痛下杀手”的时候了,如果他们本身存在问题,即使不危害学生,也始终会是社会的隐患。

据《新京报》报道,9月16日,大四学生张丽(化名)在分期乐上申请到了12000元的额度,其中乐卡借款额度为6000元。她在开通乐卡的时候选择的是“我未工作”,学历选择的是“本科在读”。同一天,张丽在趣店也申请到了1500元的借款额度,趣店并未向她核实过学生身份。尽管监管叫停校园贷,但大学生仍能从多个平台上借款。分期乐、爱又米申请时均填写了学生身份,仍然拿到了贷款额度。

我不知道这位女大学生申请这么多贷款用来做什么。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在校的学生来说,学费是父母缴纳的,生活费是父母给与的,有没有这笔借贷,完成学业都是不成问题的。即使“在学校生活的艰难”,也不至于需要这么多的钱款。

最为尴尬的是,在校园贷走了的时候,这些分期乐、爱又米等等网络平台,似乎看到了更大的机会,依然在学生注明“本科在读”的时候,完成了贷款的审批。这些贷款平台追逐的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是在学生身上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是这些学生权益被侵害的时候“只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因为学生贷款的时候是背着家庭“偷偷摸摸”进行的,出了事情也不敢声张。这就是借贷平台始终不愿意丢弃这块肥肉的根本原因所在。

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此前,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曾在2017年6月28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然而,遗憾的是那些带有“校园”二字的借贷平台不敢嚣张了,而换了一个称呼,换了一个名字,“隐藏版的校园贷”就又借尸还魂了。既然校园贷如此恶劣,为何还是有人偏向虎山行?

这缺失的其实是防骗教育,其实是理财教育。学校应该开设防骗课程和理财课程,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富的意义。在校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不是比吃比穿,比谁的手机漂亮。当每一次苹果手机升级换代的时候,追捧者多是年轻人和学生,甚至是贷款也要“手拿苹果”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确实该好好教育教育了。

有业内人士对此类现象表示担忧:网贷机构不做消费使用用途的核查,如果学生陷入赌球或者赌博,就沦陷了。这也给监管部门提了一个醒:不是只有带“校园”二字的借贷才会危害学生,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网络借贷平台,到了“痛下杀手”的时候了,如果他们本身存在问题,即使不危害学生,也始终会是社会的隐患。(文/郭元鹏)

责编:姚凌、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