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青在线报道,25岁的重庆肖小姐正准备回老家好好休息,谁知却接到了6场婚礼的邀请。看看肖小姐的档期,八天假6场婚礼,需要付出的份子钱达4400元,竟超过了其一个月的工资。
俗话说,“人情债,人情债,来是人情去是债”。以重庆的肖小姐为例,让她真正无奈的,倒不是今年的“最长国庆”要赴6场喜宴,而是那些入乡随俗的份子钱,让她患上“喜宴恐惧症”。看到这种场面,有网友不无戏谑地议论道:一到这个时候,我就庆幸我没有多少朋友。
说是有“喜宴恐惧症”,但多年以来,人们却还是吐槽归吐槽、随礼照随礼。这当中,有人自我宽慰称,就当是把送出去的钱“存银行”了,日后来个一次性的“零存整取”;也有人说,那么多人发喜帖都会想到你,说明你的人缘和人品都不错,也可算是“花钱换美誉”了……俏皮的话说说无妨,但其实人们心知肚明,“喜宴恐惧症”永远会在抱怨中的轮回。
重庆的肖小姐就称,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本来兄弟姐妹就少,遇上同窗同事一生就一次的大喜事,即使经济有点紧张,还是应该保持“痛并快乐着”的心态,这个月的收入送了礼,下个月就省着点过。而这样一来,喜宴依然只是一种“道具”,参加者对份子钱的恐惧,大概只有在自己发帖“回本”之后,才会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其实,患上“喜宴恐惧症”并不是所谓传统文化出了问题,喜宴本来就是图个喜气热闹,去的人也是沾喜气,其他时间大家都忙,一个家族的人平时很难见面,借着喜事聚聚也是愉快之事。只是随着不断抬头的攀比之风、骄奢之风,哄抬起来的份子钱,伤了钱包,伤了感情,最后伤害的是民风。如不改变,份子钱最终会成为一个让大家都不堪重负的恶性循环游戏,身在局中的所有人都累,可都得奉陪下去。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婚礼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人群,逐渐由大族群体系内的亲戚变成同事、朋友。这种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人走进城市,作为个体,虽然越来越独立,但在公共生活中依然依附于城市里的集体——单位,造成同事、朋友在婚礼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已经脱离了乡土社会原生态的随礼文化,和现代社会很多理念依然格格不入——比如,现代社会强调人和人不要有复杂的金钱往来,吃饭要AA,不要麻烦别人。
倘若某种“人情往来”已经病入膏肓,造成诸多“仪式灾难”,或许就到了该被摒弃的终结点了,而要想摆脱人情往来的烦恼,必须让“互免礼金”成为风潮,如果我们父母那辈没有这种习惯,抱歉,现在还是很难改变,必须我们自己彻底想通,通过整整一代人的彻底改变,才能最终影响下一代,不给下一代造成困扰。(文/雨田)
责编:姚凌、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