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民晚报》报道,“翻开厚重的史书,无论在东方文明古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女性长期遭受歧视和压迫的记载,女性在维护自身生存、发展、婚姻等权利方面所走过的路,要比男性曲折得多……”这是26日问世的上海小学版《花样女孩》开宗明义的一段告白。这也是全国首本专为小学女生编写的教科书,供沪上四、五年级学生选用。
从开宗明义的一段话中,分明能够感受到这本教材的“重量”,有媒体还曾披露说,教材出品方也有“现代社会,男孩不易,女孩更不易”的感慨,更突显了这部专为女孩打造的教材的担当和关怀。联系到同一家出版社也在去年有过一本《小小男子汉》的男生教材,这种对性别教育的有意聚焦,多多少少体现了其独有的教育敏感和问题意识。基于社会热度而量身定做出版物,价值取向值得肯定。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元而具有开发性的阅读体验,该教材有意回避了更常用的日韩系漫画风格,打造全新绘本,也颇有眼光;背靠历史名校丰富的性别教育实践,承续和发扬当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爱童育心”思想,有利于补足一般学校教育空白、强化原有教材内容增量;从内容章节设置看,“我是女孩”、“美的追求”、“ 保护好自己”、“人际财富”、“爱心天使”、“拥抱未来”等六章节设置较为紧凑,特别是有关所有女孩子都是美的,没有“丑孩子”,要做有气质的女生,要得体地防范熟人的侵犯,要与男生在合作中有分寸地相处等观念,都有鲜明针对性。而且教材把适用年龄段确定为小学四、五年级,也是经过了有关儿童成长规律的郑重考量,无论是因地制宜作为学校课堂教育辅助,还是供学生课外读物、家长做教育参考,应该说是一本确有补白效果且足够实用的读物。
对这本教材必要性的质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作为一部地方性创新教材,可能只是较为醒目地提出了问题,问题的真实性和方案探索是否充分,各地都可以有不同的观感和应对。在众所周知的学校教育节奏型中,更为温和而平易的专门化性别教育毕竟还难以普遍实施,因为这首先是一项专业操作,应该依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和现代法治精神素养来展开,在这方面,可能不少地方尤其是乡村欠发达地方,根本就无法满足开展和实施的人力条件和观念背景,更遑论按照“花样女孩”的标准,教农村女娃学习西餐礼仪?这方面的“欠账”不尽快补足,乡村留守女童、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困境缓解力度会持续被延宕。不管有没有这本教材或者类似“脚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包括学前教育机构,都应该早日周全配置儿童性别教育资源,同时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治理部门,应该周全设置维护女童身心健康的防护墙,包括扫除那些充斥荧屏和网络的泛成人化的拜金主义、嫉妒虚荣、“公主病”、“ 蛇精病”等病灶。(文/张翼)
责编:姚凌、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