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让老百姓“幸福感”满满

2017-10-06 07:00:5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

据新华社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中央出台一系列举措,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最早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简单而言是指人民、居民的日常生活事项,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家庭、社团、公司、旅游等。广义上的民生则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上的民生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成了一切发展的“中轴线”,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民生指向不再是简单“吃饱穿暖”“吃好穿好”,而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再次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着实可见,民生改善让老百姓“幸福感”满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民意召唤使命,担当彰显情怀。盘点几年点滴,无论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无论是养老金在“8连涨”基础上继续“5连涨”,还是农村低保标准5年翻一番,增幅远超GDP增速;无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医疗惠民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还是织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无论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还是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幸福感的提升。看到的是以民生改善汇聚更多改革共识和发展合力。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增进民生福祉,就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商事制度改革举措,努力营造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驶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各种形态的“互联网+”,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打通了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更多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越来越多的高铁站接入地铁、长途汽车、公交等枢纽,四通八达;手机App订票、电子支付、自助取票等等如是,更多的幸福感由期盼慢慢成为现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事实上,一切与百姓实际生活相关的工作,说到底都属民生范畴。当然,话又说回来,事情的发展总是具有多变性,困难与机遇往往并存,特别是在涉及教育、就业、就医、分配、社保、稳定等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唯有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大力完善民生工作方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村镇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走好“最后一步路”,把惠民政策、公共服务、平安稳定送到百姓家门口,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民生无小事。如果民心是杆秤,民生则是秤砣。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老百姓热切期盼,亦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笔者以为,只要所有的党员干部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文/鱼予)

责编:刘思悦、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