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进京的“坚持”是种青春焦灼症

2017-10-10 13:59:3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青春是种生命状态,梦想需要价值过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两名山东大学生脚踩轮滑鞋,利用国庆假期一路从山东滑行至北京,历时5天半完成了一次长达567公里的“长途刷街”。这个不一般的旅行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羡慕他们的青春,也有人质疑此举太过危险。北京交警提醒,轮滑作为一种休闲健身运动,只能在一定范围的场地上活动,如果代步上路,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用文艺的腔调来表达,青春是用来“坚持”完成“梦想”的,所以,这两位成年大三学生对自己“长途刷街”的行为,颇为自得,解释为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目标,很励志也很青春;同样,将他们的事迹发到官微上的校方似乎也很骄傲,除了以美术系学生思维“很活跃”来护犊子之外,也依然将其解读为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此思路和表达很有点万用“鸡汤”的味道,但都是一些较为扁平的话语,不太能够经得起涉及价值判断的追问:那梦想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做一下对错、好坏、是非的分析呢?

只有触及、揭破和抵达这一层认知,才可能引入有关轮滑数百公里进京行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以及一路之上可能造成的危险性。遗憾的是,在一种过于激昂的关于年少追梦的鼓噪中,这方面的警示、告诫往往过于容易被归于老成世故、思维“僵化”、妨碍“创新”,总是显得不那么太“占理”。以至于这俩“孩子”都做好了被警察“遣返”的准备而上路,说明他们对可能触犯既有规则的认识还是有的,只是为了“完成梦想”,而不顾一切去执着的意志力“战胜”了理智。诚然,他们的轮滑技术和一路辛苦的跋涉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其实附着于血脉贲张的激情之下,并且显然一直延续到事后,还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和矫正,很让人感到担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青春与梦想的理解开始极度私人化,过于注重个体体验,而不能够在公共的利益、价值取向和既有规则范围内去调适行为,体现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的,是一些已经成为成年公民的大学生还在用孩子般的稚气来“刷”存在感,那些在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地“练口才”,还一面说着:“请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年轻人一点掌声”的追梦行为,那种在自身毫无相应能力储备的条件下去野外历险、爬山、漂流的坚持,还有报道中这样无视规则和他人安危的“刷街”,不仅不值得鼓励,更要给以严肃的批评与依法处理,使其正确调理行为方式。相反,迁就年轻人一旦成为可以任意逾越和践踏法治底线的“政治正确”,恰是无担当、不负责的表现,不仅不劝阻不批评,反而拿来做炫示教育成果的广告素材,则更是教育伦理极度钝化的表现。

必须看到,关于青春的认知和表述,由于某些青春早不再、装嫩还不停的作家、写手、“学术超男”和娱乐节目的误导,正变得十分焦灼而狭隘,似乎不乘着还青春,赶紧孤注一掷去追那“不着调”的梦,就来不及了,就要后悔一辈子、对不起自己似的。青春是种生命状态,梦想需要价值过滤,“过来人”却把青春描述得那样脆弱而矫情,正青春的“孩子”们还真信了,也很值得深思。至于明显违反交规的行为,为何在567公里路上居然没有被有关部门发现、叫停,更需要详查。(文/张翼)

责编:姚凌、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