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彩礼”新娘走红折射“独立”精神稀缺

2017-10-12 15:57:1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当前传统思想还比较浓厚的情况下,“零彩礼结婚”大面积机推广普及的空间有限,还有待于大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婚恋双方的价值观趋同。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河北曲周县的新娘李晓利因为彩礼的事走红网络,她不要男方一分钱彩礼,有网友称赞此事为彩礼乱象中的一股清流,亦有评论称,李晓利敢于挑战世俗,打破传统的“枷锁”。11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李晓利称,当地彩礼动辄数十万、上百万。新人结婚,常常会给男方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我想从自己的婚礼上开始改变”。除此之外,李晓利称婚礼一切从简。没有去酒店摆酒席,仅仅在家中做了大锅菜;戒指,也是当兵的新郎贾志新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弹壳做的。

从“天价彩礼”到“零彩礼”跨域的完成,在河北姑娘李晓利这里,有三个基本点需要注意:其一,其本人一贯有比较清晰的独立意识,靠劳动能够养活自己,在价值层面认为“越独立的女人才越值钱”,因而本身对物质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其二,其男友“为人踏实本分,心眼好”,对女方好,用子弹壳为其“打造”戒指表达真爱,对其家人好,以无价的人品打动了丈母娘。这是她能做通母亲工作的关键;其三,关于彩礼“病态”和反感的认识也是她周边不少年轻人的共同感知,但将反传统的勇气和意志力付诸实施,还显得凤毛麟角。正如有民俗学者所分析的,在当前传统思想还比较浓厚的情况下,“零彩礼结婚”大面积机推广普及的空间有限,还有待于大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婚恋双方的价值观趋同。

事非分析不能解,从象征性的文化意味的“彩礼”到如今真金白银、炫示富贵、购买幸福的“天价彩礼”,背后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变异,乡土社会里关于彩礼和婚礼的解读,充斥着习惯势力的深刻印象,在人们头脑中关于婚姻仪式和程序履行的方式和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也没有按照当代生活规则,比如婚姻法的明确规定,来尽快调适。观念变革的难度、社会建设的深度,由此也得到折射。作为理性人,大家在讲道理的时候都显得“通情达理”,一旦涉及直接利益,则会锱铢必较,而且会为给婚姻加上买卖成分找寻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把女儿养大不容易”,比如“别人家的女孩出嫁都要钱”,甚至不乏有人把话挑明“现在都是市场社会”……

在婚姻关系的发生学上,“文明”首先意味着对传统文化和习惯的扬弃,继承其温文厚重的人间情谊,剔除其财富置换、繁文缛节和“门当户对”的糟粕,乡村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在于此。移风易俗,除旧布新,也要于此发力。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都从行政管道、社会层面、文化视角对此做了大量努力,效果还是显著的,但距离真正有效减少或“消灭”天价彩礼和铺排婚礼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解读与阐释过于偏重正面叙事,没有能够以现代理念、文明标准和法治规则,去真正“春风化雨”的同时敢于“动真碰硬”。

极有参照系的镜像是,随着“八项规定”的推进,一些地方干部已经率先在子女婚礼方面做出了减省作业,“带头”树新风,但为何示范效应还是不明显,“老百姓”点赞但不仿效,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同时,就女方家庭对于彩礼的执着背后,或许也更有对安全感特别是养老困境提前报备的心思,需有所“交待”。而在总体上,如何为年轻人创造和提供守护真爱、挑战陋习的坚强背景和机制支撑,更需郑重研判。就公民个体而言,面对真爱,每个人能否先守住人格和尊严的“独立”,面对既有的家庭权威和由财富、身份构筑的话语霸蛮,能否有更多年轻人以青春独立之自我敢于冲破积习呢?(文/张翼)

责编:姚凌、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