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资产

2017-10-23 07:23:0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资产,要通过研究增强其思想对两岸及港澳的现实意义。

rmrbhwb2017102304p25_b.jpg

学者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陈晓星 摄)

“现在还有人研究孙中山吗?”在于台北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孙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上,论坛主持人、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主任邵宗海提出的问题突显出忧虑与困惑。但与会的30多名中青年学者又展示了薪火相传的希望,“之所以叫第二届,就说明我们还会继续办下去。”邵宗海说。

本届研讨会的学者来自海峡两岸的广州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故居纪念馆、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等,围绕孙中山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中山先生行谊事迹等主题提交论文并展开研讨。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应邀出席并致词,表达了他对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山思想的理解。

《实业计划》与“一带一路”

对海峡两岸而言,孙学不只是理论,而是现实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李孔智在研讨会上表示,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是强国富民的总设计,将近百年后,大陆“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业计划》包括交通、商港、铁路、水利、工业、矿业、农业、灌溉、造林、移民等十项事业,并提出发展交通、移民垦荒、开发西部的实施思路。从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看,投资交通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产业从东部西移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皆可追溯至《实业计划》。“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区域合作也体现了《实业计划》的意涵:由内而外,兼善天下。

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萍英认为,《实业计划》所规划的内容多已实现,这显示其并非空想。虽然具体规划着眼于大陆,但其核心在于建设交通、发展实业,对台湾仍有现实意义。实现《实业计划》后的“一带一路”,台湾更应关注。

中山思想的现实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彭韬在研讨会上论述了孙中山先生的统一思想观:“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彭韬引用史料论述了孙中山先生对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和统一方式的主张。

当下,台湾在“去中国化”的喧嚣中,也出现“去孙中山化”的现象。彭韬说,孙中山铜像在台湾被泼漆和恶搞变装,与执政当局放任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对现在的两岸关系更具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中山先生遗愿,也应是尊敬中山先生的两岸同胞义不容辞之责。

中国文化大学研究生傅莹贞以反服贸的“太阳花”运动为例,剖析台湾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和暴力抗争形成的恶性循环,指出孙中山先生的道德伦理思想可厘清混乱认知。傅莹贞认为,源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八德”和“利他”是孙中山先生道德伦理观的核心,若只追求少数人的权利,而罔顾社会大众追求稳定生活的权利,不符合民权、民生主义所追求的平等、博爱;“去中国化”造成社会纷扰与撕裂,更与富而好礼、互助合作背离。

傅莹贞说,中山先生提出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需要人民有智慧,要从修身做起,落实到社会,要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倘若人民皆自私自利,社会充满冲突纷争,人民将无所适从。这些论述切中时弊。

台湾的孙学研究

本届论坛的组织者邵宗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我们这代人再不努力,再不鼓励年轻人投身孙学研究,孙学消失并非危言。现在要努力凝聚两岸的力量传承这个宝藏。这样的研讨会就是想给年轻人机会,唤起他们对孙学的热情,也提醒学界对孙学的重视。

邵宗海介绍,孙中山研究工作曾经在“两蒋”时代受到重视,快速发展,但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受到“本土化”与“台独”思潮的冲击,再加上当局打压,孙学逐渐式微。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以孙中山思想和三民主义命名的研究机构纷纷改名,研究者也大多改行,青年学子更少有研究者,研究人才已现断层。

邵宗海认为,孙学研究应结合时代不断“增补意涵”,应用于实践。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资产,要通过研究增强其思想对两岸及港澳的现实意义。吸引年轻学者的途径包括争取研究计划,分享给硕博士生参与;出版学术著作;举办学术活动;通过读书会等方式培养“青年种子队”等。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山大学教授赵立彬表示,两岸学者的交流这几年突飞猛进,有不少台湾学者在中山大学任教,相对来说,大陆学者在台湾任教的很少,因为在台湾要面临舆论等方面的压力。

他说,人员流动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封闭不能进步,“不能斤斤计较几个岗位,我们要有更大的心胸”。(陈晓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3日   第 04 版)

责编:栾雨石、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