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怎么走

——“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一)

2017-10-24 10:17:5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各项改革措施会在十九大以后全面落实和稳步推进,无论对于提高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性、还是长期增长潜力,这都意味着制度基础的完善和夯实,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走上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360桌面截图20171024102953.jpg

(资料图)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了帮助海内外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含义,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传递出的中国发展理念,海外网评论部推出“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本文将从经济层面,解读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改革方向,指出制度基础的完善和夯实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走上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这样的明确判断。

落在宏观经济层面,基本国情决定了保持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性。当前中国人均GDP不足9000美元,要达到1.2万美元左右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整体经济依然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则决定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协调性和平衡性的重要性。在生产力水平和供给能力总体显著提高的背景下,总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总需求结构的动态变化,不仅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的提高,也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性。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决定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因素。伴随全球化红利的不断下降,通过跟踪、学习和模仿国际技术前沿来实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唯有激发自主创新活动和内生技术进步,才能加快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进而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均已揭示,只有具备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支撑条件,市场力量才能有效驱动创新行为,并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多的是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这些都是指向创新活动和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

宏观经济动态平衡和稳定性依赖于总需求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如果总需求结构是以家庭消费为主,那么,不仅宏观经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经济增长能够更显著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在中国的总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占比只有54%左右,家庭消费占比只有39%左右。家庭消费增长受制于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和消费品的供给状况。为了促进家庭消费更快增长,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以及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同时还要减少旅游、教育、医疗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准入约束,规范市场秩序,改进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增加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自然直接指向制度性和体制性因素,要求的是深化改革。

由此可见,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的并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建立市场,而是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更有效地、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把市场机制与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结合在一起时,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聚焦于完善市场的制度基础和支撑性条件。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立。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依然是对市场重要性的强调,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制度和体制变革让市场的作用和效率得以发挥。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推动各方面的变革,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经过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社会各界对一些关键领域的基础性改革形成了共识,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上的势头较为明显,2017年前三个季度实现了6.9%的GDP增速,近期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也纷纷上调对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预期。这为中国推进和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窗口期。

改革必然会触动深层次的利益关系,所以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这也是很多时候导致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十九大报告中所指明的改革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坚实的政治基础、丰富的经验支撑和良好的宏观经济时间窗口条件。因此,各项改革措施会在十九大以后全面落实和稳步推进,无论对于提高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性、还是长期增长潜力,这都意味着制度基础的完善和夯实,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走上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于春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系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栾雨石、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