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了帮助海内外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含义,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传递出的中国发展理念,海外网评论部推出“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本文回顾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以这五年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果对外媒所谓“十九大报告忽视市场化改革”的误读予以回应,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沿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一路走来,也将坚定走下去。
---------------------
这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印象深刻的重大成就,GDP增长到如今的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这恰恰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结果。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向上、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方兴未艾、互联网等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这些无一不是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市场化改革让中国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
不过有些海外媒体未能读懂中国飞速发展中透露出的信号。最近,美国《纽约时报》比较了1997年十五大、2012年十八大和今年十九大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的频率后得出结论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及“市场”的部分大幅下降,预示着“中国领导人对于市场化改革的热情下降”。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对重要文本中的关键词所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从而捕捉重大政策的变动或执行政策的变化,这种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该分析方法必须配合以充分的背景分析,必须知晓关键词频率背后的来龙去脉,否则,很容易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得出片面的结论。故而,单从分析方法上说,只是因“市场”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下降,就得出“中国领导人对于市场化改革的热情下降”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更重要的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质上就是沿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一路走来。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正是因为此,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都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代会报告必然是引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再将时间拉长一点说,自从中共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次党代会念兹在兹的大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化改革顺理成章地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原先,我们将市场定位是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现在,则定位是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市场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失灵问题,这是各国公认的客观事实。从而,我们一方面坚持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市场这支“无形的手”与政府这支“有形的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新时代有新目标,要读懂这背后的大逻辑。
如果紧盯着“市场”这个词就预言市场化改革会放慢脚步,一定会失焦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丽篇章。十九大报告处处体现了新意,一个“新”字贯穿整个报告。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新的奋斗目标、首提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报告为世人描绘了一幅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制定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把蓝图变为现实,依然是紧紧依靠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这个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只会迈得更大、更有节奏、更有力度,市场化改革及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推动中国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必须一提的是,在十九大闭幕之际,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写入党章。这其中对市场化改革的深远意义,是“市场”这个词出现多寡所无法比拟的。对此,我们要好好领会,而不是将注意力纠结在某个词、进而过度揣摩它的意涵上。
所以,看中国发展,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才能得出更精彩的结论来。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栾雨石、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