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给欧洲带来了什么

2017-10-30 15:25:5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效应已超越经贸合作领域,而向着推动国际化、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等纵深方向发展。

 1509348499409795.png

中欧班列新闻截图 (图源:央视新闻)

近日,有学者刊文指出,中国崛起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正面的溢出效应,让中国周边成为“香饽饽”。该文从中国崛起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如“一带一路”倡议)、安全领域(如中国对地区事务的积极参与)和观念层面(如中国经济崛起的模式和思路)三个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这种正面效应。其实,中国的崛起不仅仅给周边国家带来正面效应,近期,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在多个层面平稳发展,同样给欧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效应应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中欧经贸合作是中欧间最基础、最有力的支撑。中欧关系里互惠互利的成分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延续至今,中国庞大的市场有利于稳固欧洲的经济发展,而欧洲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则有利于中国的创新。其次,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欧洲内部矛盾的凸显,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效应已超越经贸合作领域,而向着推动国际化、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等纵深方向发展。

崔洪建认为,相较于中国给周边国家带来的效应,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更复杂。对周边国家来说,中国的辐射是有形且强烈的;而对欧洲老牌发达国家来说,欧洲难免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保留自己的看法。尽管如此,“现阶段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欧洲人须对中国的发展有更充分、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崔洪建说,“这决定了中国能够对欧洲发挥正面的影响。”

中国发展惠及欧洲

“一带一路”倡议

2016年,中国至伊朗、土耳其的铁路线开通,并能继续前往西欧,这大大减少了欧亚大陆的运输时间和成本。连接中国和土耳其及南高加索地区的铁路工程已在2017年10月开工。中国已经是土耳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移动支付

随着移动宽带在偏远地区的推广,中国开始由现金支付转向电子支付。中国的网络巨头们不忘将农村纳入全球经济市场。在中国,耕地为生的农民和小本经营的商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球销售,进而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企业家”。 据报道,土耳其计划在2023年通过使用中国技术,实现无现金社会。如今,全球90%的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中国凭借低成本的生产力仍在主导着新兴市场。

国际贸易

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经济政治新闻学教授亨里克·米勒则创造性地提出“中欧”(Chinopa)一词,形容一个正在到来的新时代。他在德国《经理人杂志》网站撰文指出,世界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欧盟与中国之间进行的,欧盟与中国可以挽救世界贸易体系,防止它沦为混乱的保护主义。意大利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研究负责人尼古拉·卡萨里尼撰文指出,布鲁塞尔和北京希望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公平贸易,从而更好地解决国内问题。中国经济正从依赖出口向以国内消费为主转变,而欧盟正试图从长期衰退中复苏。

气候政策

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际,中国人与欧洲人一起在拯救《巴黎协定》。米勒指出,中欧双方在气候政策上有着相似的利益,可以一起为继续长期退出化石能源的道路做出贡献。

中欧应探索更好的合作路径

欧洲对中国崛起的心态正在发生巨大转变。香港《东方日报》认为,西方主流社会开始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并尝试理解中共执政的逻辑。这一方面是西方亲眼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国力,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对西方民主制度陷入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一种反省。在崔洪建看来,随着中国在政治和全球治理领域提出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与欧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妥善处理好分歧,探索更好的合作路径:

首先,欧洲存在认为中国是欧洲的“挑战者”这样的误解。欧洲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放在优先位置,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即涉及规则、标准的地方态度谨慎。

其次,欧洲早期对中国抱有中国西方化的幻想。事实证明,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没有走向西方化。

最后,中欧在中国如何融入全球体系的问题上存在共识与分歧。在融入全球体系问题上,中国强调融入与改革并进,提出构建全球新秩序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张。这与欧洲存在共同点,如双方都倡导多极化和全球治理改革,同时也存在分歧,如中国提倡务实的路径,欧洲则希望中国在融入全球体系前接受先前的全球治理框架。(综编/海外网 刘思悦)

(综合《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网、观察者网、国际在线相关报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刘思悦、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