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领导干部的廉情‘家底’都可以在这里查到,只需要轻点鼠标就能调取干部个人廉情大数据,既省时省力又精准高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依托信息化手段建设启用了廉情大数据平台,为全区1300余名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情信息数据库,全方位展示、全景式“把脉”领导干部廉情“家底”。
古人云“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严是爱,宽是害,松则“真要命”。清廉,一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何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抓在日常、重在平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有关规定弄明白、讲清楚,促使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在一定程度上讲,掌握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无疑,对辖区内领导干部的“三龄(年龄、工龄、党龄)两历(学历、工作经历)”、主体责任落实和考核情况、述责述廉和民主测评成绩以及信访举报、违纪处理、追责问责等12大类信息,以大数据、立体式进行管理,是把脉廉情“家底”,并做好源头“清淤”。
严则正气充盈,严则内力倍增。从严管理是从严治吏的重要举措。纵观十八大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湿脚”的轨迹特点,日常管理“挂空挡”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党员干部最初也是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但随着环境变化,监督放松,就渐渐放松警惕,难以抵制各种诱惑,在“温水”中失去免疫力。为此,对领导干部廉情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实时描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画像”,对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廉政风险进行智能评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也就尤为重要。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在保持党的纯洁性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把思想纯洁摆在首位。如果思想不纯洁、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就容易在工作、生活中出问题。应当看到,把脉廉情“家底”是对干部廉洁从政的一种价值引领和制度驱动,是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的有益补充,目的是促使各级干部更好地为民、务实、清廉。或许,它不可能杜绝少数干部腐化变质,也不可能替代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和对腐败分子的严厉查处,但至少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防范于未然。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把脉廉情“家底”,运用网络等多种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干部思想上、行为上的苗头性问题,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管理信息库,将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串联记录,也并非一劳永逸。为了强化日常管理,还需要将监督常态制度落实,狠抓公开透明,规范权力运行。(文/鱼予)
责编:姚凌、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