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人过劳死”,谁是背后的“黑白无常”?

2017-11-02 10:58:0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笔者认为,没必要都去追求“金山银海”,平凡的生活也很美好。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过度劳累而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而这已不是哪个行业独有的现象,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都没有幸免。

“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宝贝加班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这是广为传唱的一首名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歌曲。它的曲调不算悠扬,唱法不算完美,歌词不算上层,可是却红遍中国。这是为什么?因为唱出了员工心声,唱出了社会现实。

最近几天,有一篇关于“过劳死”的文章红遍微信朋友圈。该文章大致罗列了最近10年之内,因为“过劳”英年早逝的一批社会精英的经历,有倒在办公室里的,倒在上班路上的,倒在回家途中的,还有倒在科研岗位上的。更为可怕的是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有60万人“过劳死”,现在“过劳死”已经不分行业,而且“过劳死”的对象已经“越来越年轻化”。

“每年60万人过劳死”的背后,究竟谁是招魂的“黑白无常”?

首先,劳动监管已经形同虚设。8小时工作制是有科学依据的,国家劳动部门之所以给出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的规定,就是为劳动者的健康考虑。眼下的问题是,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但是劳动监管却时常缺位。

其二,“爱岗敬业就是加班加点、带病坚持。”事实上,这样的认知是不准确的。在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先进事迹”报道,如某教师打着点滴讲课,某警察打着绷带执勤,某医生连续工作了24小时等。在评选先进人物的时候,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成为了衡量标准。这些,都引人深思。

其三,为了金钱不惜牺牲身体。我们真的已经忙碌到“不愿意看一眼擦肩而过的人”、“没有时间和爱人压压马路”、“陪孩子吃顿饭都是奢侈”甚至“回家看看需要法律约束”的时候了吗?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笔者认为,没必要都去追求“金山银海”,平凡的生活也很美好。

对于职场人来说,很多问题都是困扰,如就业、升职、加薪、买房、户口、结婚、子女教育.......一年365天,很多人几乎天天都在焦虑。笔者想说,为了生活可以“四处奔波”,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但请别“用生命换钱”。(文/郭元鹏)

责编:姚凌、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