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需要多几家能“看病”的“工程医院”

2017-11-06 09:55:5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工程医院”的概念提出和实体建构,充分体现了相关学者的职业敏感、时代触感和市场眼光。

据新华网报道,为堤防、大坝、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看病”的“工程医院”5日在郑州宣布组建。该“工程医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倡导成立。当日,15位两院院士、约400名水利、交通、市政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云集郑州,共同见证了“工程医院”郑州总院成立。

“工程医院”的概念提出和实体建构,充分体现了相关学者的职业敏感、时代触感和市场眼光。堤防、大坝、桥梁、隧道、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管道等基础工程的铺展是。副其实的发展底色和中国特色,这里既有几十年来的承续与积淀,也有近年来国家基于发展战略的深度调适,推进民生基本需求和脱贫攻坚的客观需要,与其高效运转给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利好相伴随的,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时间流逝和外力侵蚀,有些工程出现年久失修、老化退化等问题,从工程安全、人民安危和国家安定方面考虑,急需实时“体检”、按需养护、“把脉问诊”、“祛病疗伤”。但遗憾的是,不仅国内,国外也还没有“针对这些基础工程设施的综合型‘医院’”。“工程医院”的诞生可谓是在一个工程大国里具有开创性的尝试。

从既有操作案例来看,“工程医院”的“出诊”方式主要还是有关工程管理方在排查发现问题后,来主动求助,比如苏州河有段防汛墙就寻求王复明教授的“微创手术”即“非水反应高聚物注浆防渗技术”来支持,据说“疗效”相当显著。今后,工程医院的基础业务可能也还是在这方面,要在水利、交通、城建等各方面的监管主体面前以精湛的“医术”和合适的价格刷出存在感,比如配合国家和地方对相关工程的质量检测和定期体检,发挥所长、排难解疑;与此同时,“工程医院”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承担起不小的道义责任。来自民间社会对工程质量和生命状态的关切,在既有的行政层面的应答和响应机制而外,也可以求助于工程医院,特别是其“120工程抢险中心”,乡村水利和城市交通工程或许会多出一些早日排险、成功止损、完成修复、延年益寿的可能性。

当然,“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刚刚呱呱坠地的“工程医院”要在既有工程利益格局和建设维护体系的强韧结构中立足,能否经受住考验、羽翼丰满、铺设全国,单靠刷一单“体检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在全球,服务在身边”的广告显然不够,关键还是要靠足够硬邦而敞亮的技术和服务。治理层面要从体制机制监管口等方面给以适当“松动”,要使“工程医院”至少能够获得“上场”的机会。对于新建工程,“工程医院”则是越早入场越好。学界和业界也要从“一荣俱荣”的角度抓住时代机遇对“工程医院”推一把、送一程,社会各界也都需要基于质量时代造福每个公民主体、基层设施安全事关美好生活的角度,从各方面给其以必要撑持。(文/张翼)

责编:姚凌、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