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辍学在家的18岁青年小亮,因为不满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刀刺向父亲腹部,造成父亲重伤二级。6日下午,小亮因故意伤害罪,被石景山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18岁青年小亮将父亲刺成重伤二级,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虽说小亮获刑属咎由自取,但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纵观整个案情,笔者认为,小亮走上犯罪道路,固然与其贪玩懒惰的个性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其父母失败的家庭教育酿成的恶果。
小亮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缺少沟通。在法庭上,小亮的父亲张先生反思说:“我平时很少和他沟通,所有时间都在研究我的书画上,没有想过怎么教育他的问题”。做父母的把挣钱养家看得比教育子女还重要,笔者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报道中提到,小亮的父母来自河北省衡水市,在北京做个体书画生意,初中二年级之前小亮都是在北京上学,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初中三年级时回到衡水住在姑姑家中,直到高二辍学后,小量再度回到北京与父母同住。在衡水上学期间,小亮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而比他小九岁的弟弟出生后,父母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不足了。这也是许多二孩家庭出现的共性问题,父母的“偏心”让小亮心理失衡,从而让他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
其次是不会沟通。小亮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母总吵架,父亲无缘无故大动肝火,让他很难接受。“有一次父亲说我偷钱,我说我没拿,他就拿棒子打我,把我后脑勺打了一个洞。”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小亮产生了逆反心理,张先生“经常批评他懒,说到了18岁就不养他了,头天晚上还说了不养他的话。”事发当天,小亮的母亲让小亮洗碗,小亮不肯动,父亲便在一旁批评了儿子,没想到小亮掉头离开了家。不久后小亮回到家中,冲着正在看书的父亲就是一刀。这一刀实际上是小亮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对父母的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要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工作。教育学上有句名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父母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反之,一味地责备孩子,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并逐渐逆反。
笔者觉得,如果小亮的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并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批评也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相信“刀刺父亲”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文/维扬书生)
责编:姚凌、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