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实体书店“回暖”年,你读“书”了吗

2017-12-28 14:54:5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个又一个兴起独具特色的文化书店已不仅仅是“书店”,而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图片1.png

北京“言几又”书店内,不少人正在浏览图书(图源:中新网)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上下载电子书阅读,或是从网上书店购买自己心仪的书籍,似乎成为一部分读者最普遍的阅读方式。

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都遭遇了“寒冬”,近年来,接连有书店传出倒闭的消息。从2002年开始,民营书店出现大面积倒闭潮,北京“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等著名人文书店接踵倒闭,鼎盛时有8家门店的上海季风书园,只剩总店苦苦支撑,昭示了实体书店的困境。据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数据,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倒闭,总数达1万多家。

然而到了2017年,中国的实体书店似乎有了“回暖”复苏的迹象,读者在实体店购买书籍的数量出现增长。以北京为例,据2017年度“北京阅读季”对本市16个区7-70岁居民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抽样调查数据中得知,2017年,64.77%的北京居民在实体店购买过图书,较上一年度提升了2.91个百分点。

同时,新兴实体书店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共有约80家书店开业,实体书店的数量开始出现增长,这些新开的实体书店,从特色的独立小书店到大型的综合书店层出不穷,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给更多爱读书的人提供“栖居之地”。

纸质书籍仍未“消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形式。在日前由亚马逊中国首次联合新华网、书香中国·全民读书官网的“挚爱阅读·2017阅读盛典”上,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成为“2017十大文化阅读事件”之一。中国数字用户规模的扩大,印证了数字阅读行业的快速增长。

但尽管数字阅读发展的势头迅猛,纸质书籍市场也在稳步回暖。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广“全民阅读”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市民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使得传统纸质书籍市场呈现回暖的趋势。《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纸质书并没有如不少人预测那样,走向消亡。

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和随时性是众多读者选择它的原因,无论是挤地铁还是等公交,无论掏出手机,平板电脑或是亚马逊Kindle,都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那么是否纸质书就缺少它的意义了呢?人民日报记者熊建本人是纸质书的爱好者,他表示,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区别类似于电视和电影的区别。看电子书好比于看电视,注意力容易因为其他的事情而分散,“特别是在用手机看电子书时,微信等各类应用程序弹窗很容易分散看书的注意力”。而纸质书就像是一场电影,在电影开始到散场之前,注意力往往是相对较集中的,这和阅读相似,“阅读其实是很需要集中的”。其实,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取决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很多人认为电子书省时省力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更青睐捧着纸质书坐一两个小时安安静静的进行阅读。

实体书店走出萧条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电商的兴起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作用。网络购书刚刚兴起时,消费者纷纷点赞,因为它低价、便捷,网络一时间成为读者买书的主要去处,一些小的书店因为收益的下降而难以应对日常的开支,一时间纷纷倒闭,经济能力成为书店支持不下去的根本原因。这使得一些人认为,从此人们买书都将依靠互联网,实体书店日渐萧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近几年,情况有了新变化,电商的一些缺点逐渐显现出来。首页上的书永远都是最畅销的热门书籍,一些小众或是销量较低的书籍就被排在列表的后半截,鲜少有人问津,最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销售趋势,使读者的购买行为呈现单一化。但若是读者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的话,电商就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买方式。

和电商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给读者提供了体验与服务。在书店,读者可以亲手选择自己想要的书籍、版本,甚至是拿在手里的感受书籍的质感。熊建也认为,实体书店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让读者选书,选出好的版本,好的品类。

如今,互联网购书和实体店购书已经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手”,而是同行的伙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既在网上买书,又去实体店慢慢挖掘“冷门”的好书。

同时,实体书店的发展得到众多政策的支持。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发行业的重点工作。这些“政策红利”对于推动实体书店发展提供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随着各地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在2017年的相继落地,以及全民阅读工作的持续推广,实体书店迎来战略发展的新机遇。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书店并不是文化高地,它只是台阶,站在这样的台阶,你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风景。相较于过去只集中于书籍零售业务的实体书店,现在的书店更倾向于打造一种“文化空间”,开展综合业务,在提供书籍售卖的同时提供餐饮、休闲区域,可供前来购书的读者在此阅读,或是和亲人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开展文化活动。北京的“言又几”、江西的“新华壹品”、河北的“小桔灯绘本馆”、河南的“尚书房”、安徽的“前言后记”、湖北的“九丘书馆”、广州的“约阅BOOK”,一个又一个兴起独具特色的文化书店已不仅仅是“书店”,而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综编/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