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地方干部责无旁贷

2018-01-01 11:08: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面对“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持久战,不光是要让少数贫困户实现脱贫解困,而是要对“一带一路”的延伸、升华和改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据人民日报报道,下姜村昔日的模样:“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家家住着土坯房,院坝里养着猪,污水到处流……”,习总书记多次到下姜村实地考察,无数次担当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现在的下姜村,村名前常被人们冠以“最美”“最富”这样的形容词。

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口号,我们心中都描绘着一副美丽的山水画,谁不想身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快乐终老。像下姜村一样有个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到心坎里的领导来帮助自己的家乡建设。

元旦假期,回趟老家,正是村民卖退耕还林巨桉树的场景,一辆辆满载巨桉木的农用车摇摇晃晃行驶在窄窄的混凝土路上,错车时让人胆战心惊,要退到稍微宽点的路面才能错过,越往村里走,路面越窄,并且混凝土路边就是4寸的坎,路边连泥土都没镶上,简直就是单行道中的单行道,根据国家对村村通公路的要求,村村通公路最低等级为国标四级公路: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为4.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我们所经历的路面明显不合格,哪怕边上都镶点泥巴加宽点也好吧,再看因退耕还林种植过巨桉的土地,板结到无法用锄头挖掘,有资料显示:砍了巨桉已过10年,林地仍似不毛之地,村民感到绝望。这些为村民致富的项目和致富路真的起到作用了吗?

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一文中提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干部,一定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句老话是“要致富先修路”,一条只相当于是单行道的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一片青山没有绿水的乡村,如何发展经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当年的百年甜井变成了干坑坑,村民要安管道接自来水,要买饮水机喝桶装水,这些破坏自然生态的退耕还林品种就该淘汰,面对大面积板结的土地,真让人心痛。我们有那么多土地,不应该浪费掉如此好的资源,不应该让有劳动力的村民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零工的道路上,在钢筋工的队伍里我曾经听到了一句话“我们没得其他本事,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是一抹黑,种出来、养出来又没得市场,只有出笨劳力,早上出门,晚上要平安的回家了才算还活着”,如此高危险的工作他们都要去做,说明他们也想通过劳动把日子过好,但出于无奈,只能选择这种活法。我们政策上虽有农民创业贷款项目,但没技术老师的指导,没领头人的带领,农村劳动力依然是一片散沙,笔者认为仅凭村民的个人力量是改变不了现状的,需要我们基层党员干部领导高度重视起来,向习总书记学习,躬亲示范,深入群众,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群众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各基层政府都有农技站,都有农业指导员,这些现有的资源应该优先利用起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争取党组的支持,向上级部门申请,引进适合本地的新技术,发展地方经济,有计划、有规模的规划和开发当地资源,把因巨桉变成贫瘠的土地重新变的生气勃勃,才是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们地方政府该抓的头等大事。

目前我们面对“扶贫攻坚、精准脱贫”的持久战,不光是要让少数贫困户实现脱贫解困,而是要对“一带一路”的延伸、升华和改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层建设离不开基层领导班子的带动,需要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责无旁贷地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找方法、出主意,既要效益又要环保地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文/罗小芳)

责编:牛宁、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