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源:侠客岛)
四、从“新中原”到“七块论”
1996年5月20日,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大谈 “经营大台湾、创建新中原”。这个题目,某种程度上是从地缘政治文化上来建构的。
按照他的观点,台湾位于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汇集点,不但充分保存中华文化传统,并且接触西方民主、科学及工商文化,远超越中国其他地区,势必逐渐发挥主导,担负起文化“新中原”的重任。
他说这话当然有资本,一则彼时台湾经济体量和现代化程度比大陆大又高,二则他认为岛内传统文化保存好,试图喧宾夺主争正朔。但中原岂能轻易易手?
地缘逻辑和历史逻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1945年开始,数年间江山一片红。1949年12月,当蒋氏父子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赴台湾的那一刻起,中原已完成易手,他们就不再拥有逐鹿的资本了。其后的“反攻大陆”,种种努力成了无望和泡影,如今只残存在金门岛的心战墙上。
想想看,以2000多万人之力,在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新中原”,试图引领9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0多亿人民,除了蚍蜉撼树蛇吞象,岛叔想不到更好的形容词。
别说“新中原”,连经济上利用地缘优势打造“亚太营运中心”,台当局都错失良机把事儿办砸了。纸上画饼“新中原”,更多的是迎合国民党遗老遗少的心思。以李登辉深藏不露的城府,先以巩固政治地位为要。屁股坐稳后,他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既然立不住,就只能破了。
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李登辉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中国七块论”,主张中国一剖为七,分成台湾、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七个区域,相互竞争。
在他看来,“台独”要成功,首要的不在人数多寡、民意向背、意志强弱、军力大小,而在突破地缘魔咒和困局。只有中国大陆分崩离析了,台湾“独立”才能摆脱地缘的束缚,并成为地区的领头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七块论”更像是“中国崩溃论”的变种,恰恰承袭的是日本右翼文氓政客早以有之的论调。在其后的岁月里,李登辉公开提倡“两国论”,媚日皮和“台独”骨合体,而不再遮遮掩掩。
可惜,如今大陆国力蒸蒸日上,七大块没见着,在统一问题上只有铁板一块。《反分裂国家法》在全国人大全票通过,让他的继任者陈水扁恼怒跳脚。尔后的“躁进”踢到了铁板上,在国际上获赠TROUBLEMAKER(麻烦制造者)这一响当当的名头。
五、“新南向”骑虎难下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是蒋经国晚年主政时对大陆的应对方针。也难怪。大陆在地缘综合影响力上如果算大象,台湾连羚羊都算不上。最笨的办法,就是仿照明清时代的“片帆不许下海”,老死不相往来。问题是,20世纪末的时代,两岸交流的窗口一旦开启,拦是拦不住的。
面对人流、金流、货流不断西进大陆,李登辉上台之初搞了个“戒急用忍”,为的是踩刹车。后来看到潮流滚滚,堵不如疏,于是弄了个“南向政策”出来。
所谓南向,就是台湾努力加深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既是对大陆的地缘制衡,又可降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依赖。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基于地缘的综合考量没错,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和蔡英文,“南向政策”一直在喊偶尔在做。
到了蔡英文上台,为示区隔,“南向政策”变成了“新南向”甚至“新新南向”,但无论多少个新,旧瓶装旧酒而已。
一方面台当局手里的牌太少,只能一味鼓动台商去投资、东南亚赴台旅游,另一方面“新南向”想成功,必然要“借东风”,但“东风”黄了。特朗普一上台,退出TPP,亚太再平衡也不怎么提了。少了这两个点,台当局在当地一缺政治资源,二缺“外交”连结,拿什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蔡当局虽然也想了一些法子,比如把“新南下”延伸到南亚、印度,但终归缺乏跟硬实力配套的主导权。所以被内外夹击,进退失据。东南亚不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不完善的法制环境,让台湾企业吃尽苦头而有苦难言。“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吸引力,与大陆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反“独”布局一起遥相呼应,让“新南下”几无生存空间和发挥余地。
这也是为何蔡英文上任后屡次为“新南向”鼓与呼,却屡次被业界“打脸”。骑虎难下之际,只有围魏救赵一途。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南向”还没下文,蔡英文又在推“中南美”了。
由此可见,囿于台湾的实力,台当局在地缘上虽然知道用力方向,却没有真正的出路,只能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六、水浅而舟小也
毛泽东评价李鸿章说“水浅舟大也”,从政治抱负和行政干才的角度而言,这是特定时代的悲哀。因为晚清乱世弊病丛生,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同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岛叔要说的是,水浅舟小才符合生活与环境中的比例原则。具体到政坛,禀赋干才足不足,往往是地缘格局的赋予。
虽然蔡英文很感性地借外人之口说,“你的国家比你想象的要大”。但以治理好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为能事,对岛内数代政治人物的影响,包括战略眼光、政治胸怀和治理干才的局限,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对岛内有些人而言,这种“桎梏”局限了眼光而不自知,只看到“身为台湾人的悲哀”。于是,日夜考虑如何摆脱。阿扁那愣头青的做法,惹得小布什都破口大骂。绿营最初的政治诉求当中,连金马等离岛都可以放弃不要的,更不用说蔡当局在南海九段线(台所谓“十一段线”)尤其是太平岛问题上的暧昧态度。
说到南海。据说东南亚某国领导人见到中国前领导人,争辩南海问题,该国领导人表示,最少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岛屿离我们更近。我们领导人吸了一口烟,缓缓道,从地理位置上看,你们离我们中国也很近。
这个段子的真伪且存不论,就讲地缘博弈的眼光和道理而言,那是杠杠滴。
可惜,蒋经国等政治强人去后,蓝营内部的偏安化与绿营要求的“脱离”化,已经有了或明或暗的连结。翻翻历史就知道,从南宋、南明到20世纪下半叶,失去中原后,“再争正统”的战略野心更像是安慰人心的口号,无一例外气息渐无,格局陡降自在情理之中。
世间早无大中华,孤岛独守小确幸。
或许,只有辽宁舰穿越台海时,从岛内紧急起飞的“经国”号战机的名称里,才能感受到往昔的那抹风流余韵。
蔡英文或许一直没有悟到,从大中华的地理视角看,卡提斯之言是绝妙的双关之语。根据小英都认同的“中华民国宪法”,国家的定义可包括“大陆地区”,绝非局限于台岛一隅哦。(文/侠客岛 东鲁虬髯客)
原题:地缘政治,台湾绕不开的命定
----------------------------
责编:戴尚昀、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