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它是中国相沿成俗的民间传统节日,更是中国春节“年味儿”到来的序幕。今年的腊八节是公历1月24日。
据了解,腊八节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当时称腊祭之日为“腊日”,是古人通过祭奠神灵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预祝风调雨顺的盛大节日。自秦代起,先人们就开始把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据《古今中外节日大全》记载,当时腊祭之神有八种,因而又称为“腊八”。
在中国,腊八粥是腊八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也已有一千多年,始于宋盛于清。《燕京岁时记》有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长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与腊八粥相关的有很多传说,其中两个较为知名。一则是“明太祖忆苦说”。据《佐餐的典故》记载,相传朱元璋幼时受难,饥肠辘辘,偶然在老鼠洞找出大米、红豆、粟米等杂粮,熬至成粥味道极佳。后来因怀念当时的味道,在腊八这天命御厨熬制并赐名“腊八粥”。另一则是“纪念佛祖说”。相传在腊八这天释迦牟尼修道时饥饿昏厥,一位牧羊女经过,以杂粮、豆子、干果熬粥救了佛祖使其终能修道成佛,佛教界称这天为“成道日”。此后煮粥祭祀传入中国,逐渐形成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人自古便讲究喝粥,不仅讲求于内在的礼制规范和文化内涵,还讲求其考究的营养价值和美食文化。清代的曹燕山在《粥谱》中详细记载了腊八粥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食疗功效。
如今,腊八节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样。比如,北京的腊八粥就十分考究。在白米中掺入不下二十种的食材微火慢炖,后放上果狮或八仙人等装点造型,色香味俱全。在陕西地区,也会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擀好面条做成腊八面;在华北地区,泡腊八蒜也是一个习俗,因醋中蒜瓣变绿,也称“翡翠碧玉”;在江南地区,腊八粥口味分甜咸两种,粥里要加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在西南地区,腊八粥则是依靠个人喜好,麻辣甜咸,口味不一;在闽南一带,则是以颇具特色的八宝冬瓜羹作为节日的饮食。由此可见,一碗小小的腊八粥不仅是美食,更是具有浓厚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腊八粥也日益体现出消费的升级与供给的精细化。
日前,北京某超市负责谷物销售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每逢腊八节前,来购买谷物的人数通常是平时的2至3倍,来买混合米的占了七到八成,以老人居多,很少有买不同单品的谷物,有也多是年轻人。“腊八节必须要喝腊八粥,过去都是买各种食材自家熬制,现在好了,有了混合米省时省力又节约成本,一下锅等着熟就成。”一位精心挑选杂粮的大娘说。也有许多年轻人表示,还是蛮享受节日的气氛自己动手买各类食材做个性化定制的腊八粥,体验不一样的年味儿。
在嘉和一品这样的连锁粥铺,腊八节也是难得的商机。据了解,店家在节前就开始预售,除了可以在店里直接点餐享用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还推出了糯米、花生、红豆、青丝豆、玉米、燕麦片、枣片、紫米等混合米的包装版和礼盒版。据介绍,腊八节当天专门来喝腊八粥的顾客每年都是平时的3倍甚至更多。“我们每年也都认真推新品,争取做到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粥不同。”店长说。
一碗腊八粥,纵横古今南北,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时代元素,可谓“精神物质皆兼顾,一碗粥里有乾坤”。(文/张诗淇 王俊岭)
原题:一碗粥里有乾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24日 第 11 版)
责编:李鹏宇、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