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传奇色彩的政治家,92岁再度出山

2018-05-11 08:12:3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北京时间10日晚,马哈蒂尔正式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七任首相。那么,他的当选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专家作了分析。

1525997665499298.png

2018年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在5月9日迎来了投票日,也迎来最高潮——马来西亚人以“全民海啸”的声势把执政61年之久的“国民阵线”(简称“国阵”)赶下了台,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政党轮替。

虽然不少人厌恶了“国阵”的贪腐及其他诸多执政顽疾,因此寻求改变,但估计很少人能够相信能够在有生之年还会见到“国阵”的下野;大概也极少人会相信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曾经长期执政马来西亚、如今已经92岁的马哈蒂尔还能再度封相。

那么,这一新闻事件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理念

北京时间10日晚,马哈蒂尔正式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七任首相。其实,对这位高龄政治强人,中国并不陌生。

2013年10月出访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时,习近平就在吉隆坡会见过马哈蒂尔,并赞赏他多年来为推进中马友好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称他是“中国人民敬重的老朋友”。

不同于前任首相纳吉布的“官二代”身份,马哈蒂尔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政治家。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马哈蒂尔自“弃医从政”以来,一直在马来西亚政坛扮演着“旋风”角色。

身为马来人平民的他,在从政最低谷(被当时的巫统开除党籍及失去了国会议员资格)时出版了一本极具争议、却引起巨大轰动的著作《马来人的困境》 (The Malay Dilemma)。该书以种族的角度,分析了马来人困境所依存的政治、经济与族群关系土壤,坚持马来人“至上”观念的同时,却对马来人的经济弱势地位感到十分忧心。

借此,马哈蒂尔成为马来西亚土著“马来人”心目中的“超人”。同样,带着这样的光辉,马哈蒂尔1972年重返巫统,并在1981年继任为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

在马哈蒂尔的第一个执政周期(1981-2003),《马来人的困境》这本书的许多观点与举措成为马来西亚政府的立场与政策。其中最具知名的莫过于他推出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由于带有显著的偏向马来人的种族主义特征,受到外界广泛批评,也彰显出他的民族主义情结。

但同时,马哈蒂尔也被誉为“马来西亚工业化之父”。正是他的积极工业化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从1980到1990年代,马来西亚到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率,而他拟定的“2020宏愿”,更激起了马来西亚全体国民对未来的期待。

他的民族主义情结还体现在务实精神与国家情结。马哈蒂尔执政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极其厌恶其他国家对马来西亚内政指指点点。虽然马来西亚的政治和法律深受前宗主国英国影响,但是马哈蒂尔一直主张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必须认真参考亚洲邻居尤其是日韩的经验,探索自己的道路。

特别是在两极格局结束以后,马哈蒂尔提出“亚洲价值观”的条件与氛围,并试图通过“东亚经济集团”等构想来落实,希望以此将他眼中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从亚洲地区合作中赶出去。

从这一点也可以管窥,他对美国在地区的霸权持有相当激烈的反对态度,这一态度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变得更加激烈。1998年,马哈蒂尔坚决顶住了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压力,拒绝了西方国家提出的“援助方案”,强化政府对国内经济的主导力。而他自己当时选定的“接班人”、第一副总理安瓦尔则对美国主导下的IMF言听计从,因此马哈蒂尔与之闹翻,最后把安瓦尔送入了监狱。

对华

在第一个执政周期,马哈蒂尔曾先后五次访华。正是通过与中国领导人频繁的往来,马哈蒂尔逐渐建立起他对中国合作关系的务实态度。

1985年11月,马哈蒂尔率一支203人组成的经贸代表团来华访问。访华期间,马哈蒂尔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及对地区的政治与安全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作出积极贡献;由此,他提出了“求大同、存小异”和以经济关系拉动两国关系发展的新主张。

20世纪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蜜月期”,马哈蒂尔6年来华访问了4次。如果说80年代马哈蒂尔的对华政策以经贸为主轴,那么到90年代的对华政策则比较全面,中马政治互信关系的提升、双方在重大事务中对彼此的支持态度,构成了这一时期两国关系的最主要特征。

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盛行时,马哈蒂尔就表示,中国是地区的大国,能够在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因而他主张对华务实合作;而中国则对“东亚经济集团”表示理解与支持。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明确反对“中国威胁论”的东南亚邻国领导人。

又如,在亚洲金融危机处理上,马哈蒂尔的看法基本与中国一致,因为中国不仅在地区会议上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这场危机自主作出的选择和主张,而且以实际的行动帮助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走出困境。这得到了马哈蒂尔政府的积极认可——当年的马来西亚政府官方报告认为,没有中国的帮助,东南亚地区国家甚至难以克服此次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马哈蒂尔在长期执政马来西亚的过程中与中国累积了不少务实合作的情缘。以92岁高龄重新出山的他,会如何延续和发展这段情缘,也是未来的一大看点。

调整

新时期马哈蒂尔的中国情缘及对华务实合作是否会得到延续?大概率是的。但是,马哈蒂尔此前淡出政坛已15年,地区与国际形势已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因而马哈蒂尔的中国情缘也难免面临一些挑战。

这其中,马来西亚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进程中,对中资大规模落地的疑虑,是最本质的挑战。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感受越发深刻、明显,中资的大规模落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岛友们所知,大选期间,马哈蒂尔也明确表达了他在中资问题、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看法,明言在当选后要严格审查中资、重启南海谈判。在他看来,吸引中资本身没有错,但是纳吉布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有缺陷,应该细究中国企业的投资模式和人员涌入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目前中国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关键时期,其实也是各种问题的高发期。前一规模量增阶段中潜藏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变得非常敏感。

不过,作为政治上的务实主义者,马哈蒂尔对华合作的总体态度是积极的。即便在其国内,马哈蒂尔也看到,“决定华人是否支持执政党的不是他们进入政府的名额,华商更在意的是经商环境”。

因此,短期内,中资企业要看到马来西亚政局变化带来的政策调整;但从长远看,中企在地区和世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地区所起的作用,是很难被替代的。

五年前与习近平对话时,马哈蒂尔就盛赞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睦邻友好方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就两国务实合作提出建议。宣告再度赢得大选之后,他在记者会上也明确表明了对中马合作落实“一带一路”的积极态度。因此,双方政府如何在接下来通过渐进磨合和磋商,以务实的举措化解误解及挑战,仍值得观察和期待。

文/任南岭

来源:侠客岛

责编:姚凌、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