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扬州博物馆 ——

广陵技艺传千古 看尽十里扬州路

2018-06-19 10:40:4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提起扬州博物馆,名气最大的是一件国宝级的瓷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博物1.jpg

唐代伎乐飞天金栉

博物2.jpg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自吴王夫差公元前486年开邗(hán)沟起,扬州已经有2500年历史。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对于扬州,文人墨客历来不吝笔墨,笔下有繁花似锦、缠绵悱恻,亦有物是人非、苍凉惆怅。

这个城市层次丰富,从扬州博物馆里可见一斑。新石器时代就有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经历过汉、唐、清的繁荣,亦有朝代更迭之殇。

扬州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现在的新馆在明月湖附近,有“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厅、扬州八怪书画厅、明清书画厅、国宝厅、古代艺术厅、中国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特展厅和现代艺术馆9个展厅,馆藏文物3万余件,另有10万余片古籍雕版版片。

元代蓝釉瓷珍品

提起扬州博物馆,名气最大的是一件国宝级的瓷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它是一个典型的梅瓶,口小、颈短、肩丰,肩以下逐渐收敛,至近底部微微外撇。梅瓶腹部刻画出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这一纹饰俗称“赶珠龙纹”。辅纹是四朵火焰形云,火焰的根部连有一颗小型宝珠,好像浮动的珊瑚枝。巨龙威武、雄壮、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元代的蓝釉瓷器传世十分稀少,目前全世界仅存有12件,而白龙纹饰的梅瓶只有3件,另外两件分别收藏在巴黎集美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藏于巴黎的那一件,白龙头部烧制的时候有黑点,不够完美,北京的那一件,瓶身有一道明显的裂痕。而扬州博物馆这一件器型最大,也是最完美的一件。

说起这个梅瓶的获得,还有一段掌故。梅瓶曾经的主人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传的宝贝,此瓶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1976年,朱立恒以18元多一点的价格卖给了扬州文物商店,1978年扬州博物馆以3000元购得此瓶。

手工技艺发达

和田玉,扬州工。手工技艺发达一直是扬州的标签,早在古邗国时期,青铜兵器的铸造技艺便已经很发达,吴、越在此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人们熟知的干将、莫邪(亦作“莫耶”)的故事,讲的就是吴人铸造的宝剑。《吴越春秋》记载:“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又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言:“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扬州博物馆的陈列中,有一把东汉墓中出土的卡尺,从外形上看跟现代人使用的卡尺差别不大。这把卡尺出土于邗江甘泉镇姚湾村汉墓,由主尺(固定尺)、副尺(活动尺)和导销三部分组成。卡尺长13.3厘米,固定尺卡爪长5.2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鱼形柄,饰鳞状纹,尾部有小孔,在固定尺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导销,导销可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与活动卡爪间接一环形拉手,以便于操作卡尺测量,使用时,通过活动尺的左右移动,可测量器物的直径、深度以及长、宽、厚。

至唐代,扬州已有类型众多的手工业,近年来在扬州考古发现了多处唐代手工作坊遗址,包括铜坊、官锦坊等,其中尤以金银制造、造船、纺织著称。特别是金银制造,由于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成为向中央进贡的重要物品,其中就包括了杨贵妃所需的奇珍异宝。

推测为安史之乱时期的伎乐飞天金栉代表了当时的技艺水平。金栉是一种头饰,用薄金片镂空錾(zàn)刻而成。这枚金栉呈马蹄形,下部呈梳齿状,栉面上部满饰花纹,中心主纹以卷云式蔓草作地,上饰两个对称的奏乐飞天,飞天下方饰一朵如意云纹。周边饰多重纹带,分别为单相莲瓣纹带、双线夹莲珠纹带、镂空鱼鳞纹带、镂空缠枝梅花间蝴蝶纹带等。

雕版印刷遗产丰富

唐时的扬州已是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尤其是中晚唐以后经济和文化十分发达,成为重要商品的集散地和商人聚集的中心。《太平广记》中有不少呈现胡商在扬州的故事,扬州的铜镜伴随着胡商的活动远销海外。

扬州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西亚绿釉陶壶,唇口,高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饼形足,底心内凹。上部下方至肩置条形对称双耳,内外壁均施绿色釉,近底部有底釉,底足微露土黄色胎,通件饰弦纹和水波纹,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格。此外,扬州出土的卫夫人墓志铭中次子名波斯,反映出当时扬州的波斯人不少,这也应该跟胡商有关。

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誉为人类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入选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雕版印刷发祥地之一,扬州保存着极为丰富的雕版印刷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的10万余片古籍版片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逸丛书》版片,它由黎庶昌刻于日本东京使署。黎庶昌是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自光绪七年始,两度担任驻日公使。驻日期间,他搜集到日本秘藏及散佚书目二十六种,共二百卷,刻印成册为《古逸丛书》。“裒(póu)然巨帙,摹勒精审,毫发不爽。初印皆用日本皮纸,洁白如玉,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对其评价之高,足见其刻印水平。黎庶昌任满归国时,将这部丛书的全部版片带回,交与江苏官书局,受到国人重视。(尹晓宇)

原标题:扬州博物馆 广陵技艺传千古(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6月19日 第 07 版)

责编:吴正丹、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