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购买大量农田?美研究团队:不属实!

2018-06-21 11:17:09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不少人说中国向非洲提供很多援助,但在我看来,中国提供的更多是商业贷款。

“在一些地区,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成功地帮助他们快速发展,我确信这种发展将在看起来更西方而非中国的模式下实现。”6月1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底特律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解释美国的经济外交政策,表示将在非洲发力,驱除中国影响。这番讲话并无新意。今年3月,蓬佩奥的前任蒂勒森启程访非前,同样大谈所谓美国在非“激励良政”,而中国让一些国家“陷入困境,造成依赖”。持类似观点的美国官员不在少数,但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中非研究所主任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看来,美国政客对于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很多看法是错误的,西方舆论关于中非关系的辩论很少基于确凿的事实。布罗蒂加姆教授研究中非关系近40年,出版公布大量研究成果,如《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非洲喂养中国?》等,《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对她进行了专访。

中国公司正在创造就业机会

环球时报:您最近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美国政客对于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认知都是错误的。您的依据是什么?

布罗蒂加姆:我在文中写道,在华盛顿,共和党和民主党普遍将中国视为非洲新的帝国势力,认为这对非洲人来说是个坏消息。有人指责中国使用“掠夺性贷款的方式”,破坏非洲的经济发展,增加了非洲的债务,且几乎没有创造出工作机会,警告非洲人民提防这种“新殖民主义”。但实际上,美国政客对于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很多看法是不正确的,西方舆论关于中非关系的辩论很少基于确凿的事实。

我最初研究中非议题是出于好奇,但我渐渐发现有很多失实的观点和报道,我想把正确的东西说出来。此外,我认为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但这应该建立在事实和证据之上,而不是被扭曲的实际情况。

环球时报:中国企业为非洲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如何?

布罗蒂加姆:中国公司正在创造就业机会,在非洲的中国企业有至少3/4的工人来自当地。从商业角度上看这样做有道理。与过去几十年来将工厂迁至中国的美欧企业一样,中国企业现在将自己的制造业外包给低成本国家。我一直对中非关系的未来抱乐观态度,并认为其依然是非常有益的、互惠的。

当然,中国公司雇了很多非洲人,但主要是半熟练工人,在技术、管理层面仍是中国人。中国政府为非洲学生提供很多赴华学习奖学金,但没有人对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做调查。

我建议,中国政府可以提供专门资金,让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向这类非洲“海归”提供诸如三个月的实习岗位,这对他们的经历、对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都有好处。

部分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想实现工业化,比如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但即使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大国,要真正建立一个工业化国家、实现出口也是需要时间的。以中国的深圳为例,经济特区不是在一夜之间实现的,是需要时间的。当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和欧洲的制造业成本越来越高时,制造业就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但埃塞俄比亚没有这样的“周边环境”,周边的苏丹、索马里、也门、乍得,情况都不太好。所以对中国公司来说,搬到埃塞俄比亚的前景并没有那么诱人,虽然有一些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生产,但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在埃塞俄比亚市场上销售,并没有实现出口。

中国的生产成本在增加,不过目前还没出现太多生产转移到非洲的情况。对非洲而言,产业转移是有可能实现的,但现在还为时尚早。不过,对开放的非洲国家而言,窗口机遇期是存在的。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