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开始反思填鸭式教育

2018-06-28 09:28:01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高考让警察十分忙碌。为了避免考生迟到,警察必须提供帮助。

《日本经济新闻》6月27日文章,原题为“中国高考和日本宽松教育”。6月7日-9日,中国2018年高考,有的地方甚至出动了装甲车。广东省因为遭遇台风,江门市出动特警装甲车护送考生前往考场。安徽省也出现了警车为考生乘坐的大巴开道的场景。可以说这是全社会重视高考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有人开始反思灌输式教育的弊端。

一考定胜负

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基本上是高考一考定胜负。各大学和学院几乎不实施自主考试,也没有二试。虽然有保送生制度,但名额很少。对于考生来说,2-3天的考试将决定一切。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达975万人。能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顶尖大学的只有3000到4000人。中国考生进入一流大学之路比美日考生艰难得多。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高中生每天从早上7点学习到晚上12点。还有很多寄宿制的高中,这样学生就能不出校门地全天候学习。当然也没有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甚至有的学校自动减少体育等和考试无关的课,把时间分给考试科目。考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考结束后,得到解放的考生一齐撕毁课本,学校里纸片飞扬的场景每年都会被报道。

高考也让警察十分忙碌。为了避免考生迟到,警察必须提供帮助。考场附近的工地也被迫停工,原因是发出的噪音会影响考试。家长们也十分紧张。考场外聚满了焦急等待孩子的父母。还有送考的妈妈们会身穿平时很少穿的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笔者多次听到在日本居住的中国夫妻的焦虑,他们希望让孩子早点回国,担忧以日本的教育水平无法应付高考。中国高等教育曾在经济改革全面启动的上世纪80年代一度停滞,人才不足令人担忧。但犹如在打消这种担忧,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支撑了各产业的增长。

反思填鸭式教育

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系统,本应是培养均质化优秀脑力劳动者的最佳机制。但是,近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中国的媒体和网络上,称赞日本学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多,例如“日本的幼儿园不教学习,只教生活基础知识”、“日本的高中生有社团活动,在体育、音乐和艺术活动中讴歌青春”。似乎中国也进入了意识到填鸭式教育弊端的阶段。

日本在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暂退的70年代后,“宽松教育”得到重视。这是因为,追随欧美实现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开始出现提倡向需要创造性的经济模式转向的声音。教育也需要从偏重知识转向锻炼思考能力的学习模式。就这样,宽松教育从70年代末涌现。1980年时的日本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500美元,中国2018年的人均GDP也有望达到1万美元。

中国也将结束高增长时代,需要提高经济质量。正处于和日本1980年前后相似的发展阶段,出现中国式宽松教育也不难理解。“高考狂想曲”或许也将进入反思氛围。不过,事情有些复杂的是,中国看到了日本教育的曲折。进入2000年代之后,有声音批评日本的宽松教育招致了学力下降。在中国,认为不应重蹈日本覆辙的主张也有很多。

学力并非教育的全部目的,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接受宽松教育的世代成为日本社会的核心还是今后的事情,对其下定论也还需要时间。比日本更加在意宽松教育成果的或许是中国。(作者:村山宏)

原标题:日媒对比中日高等教育:中国开始反思填鸭式教育,日式“宽松教育”不全可取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