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心的这个男孩,有个奇幻漂流的故事

2018-09-13 14:16:0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个在这里疗养的四川男孩在回国前,把自己的梦想写成一封信,装进了漂流瓶。4个月后,这个漂流瓶神奇般地回到了“海洋”儿童中心。

1536787950583_1.jpg

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学习小组按】

9月12日,习近平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发表的致辞中,讲述了一个中国男孩和他的“漂流瓶”的故事,展现了中俄两国的文化相融和民心相通。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曾经接待900多名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中国孩子们在这里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同俄罗斯结下深厚情缘。其中一名叫席浚斐的儿童许下心愿,希望长大后来俄罗斯读书。装有他心愿的漂流瓶在大海漂流几个月后回到“海洋”儿童中心工作人员手中。现在他的愿望成真,在远东联邦大学就读。

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访儿童中心,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真挚谢意,播下中俄友谊新的种子。时隔8年,习近平同普京一起再次访问了“海洋”全俄儿童中心。

习近平在活动后指出,这场活动极为不平凡,体现出中俄人民间的大爱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这里是“海洋”,你们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

学习小组推荐9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版文章《这牵挂,就像海洋一样深》,记录了习近平主席重访“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很多细节。

微信图片_20180913113643.jpg

“习主席来了!”

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地时间9月12日晚8时20分许,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及相关活动后,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陪同下,来到阔别8年之久的“海洋”儿童中心访问。

对这里,他有着深深的记忆,8年前第一次来这里考察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对这里,他有着深深的牵挂,牵挂那些曾经在这里疗养的地震灾区的孩子们。

“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俄罗斯人民的友爱、善良、温暖,应验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8年前,习近平在这里说的这句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8年后,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这里。相似的场景,熟悉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祝贺你实现当年放进漂流瓶的梦想”】

夜幕降临,“海洋”儿童中心剧场内座无虚席,中心的师生早早就等候在这里。这一天,他们期待了很久。在他们心中,习近平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海洋”儿童中心的老朋友。

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走上讲台,发表致辞。

“中俄是山水相连、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伙伴,两国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谱写了许多感人故事。”习近平主席感谢俄罗斯对中国抗震救灾提供的无私帮助。

“不知道席浚斐同学有没有到这里?”习近平主席问现场的师生。“有!”“祝贺你实现当年放进漂流瓶的梦想。”

席浚斐和他的漂流瓶的故事,在俄罗斯已广为人知。这个故事,也给习近平主席留下深刻印象。

汶川地震发生后,应俄罗斯政府邀请,996名地震灾区的孩子先后来到“海洋”儿童中心疗养,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在这片爱的海洋里,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心灵抚慰,也开阔了视野,结下了真挚友情,收获了终身难忘的“海洋记忆”。席浚斐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3月2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听到了一个漂流瓶的故事:一个在这里疗养的四川男孩在回国前,把自己的梦想写成一封信,装进了漂流瓶。4个月后,这个漂流瓶神奇般地回到了“海洋”儿童中心。

其后,国内一家电视台拍摄了一部“海洋”儿童中心的纪录片,通过教育部门和四川省方面辗转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个叫席浚斐的“漂流瓶男孩”。

9月1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深情讲述了这个故事。“现在他的愿望成真,在远东联邦大学就读。这个故事是本地区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动例证。”

微信图片_20180913113722.jpg

9月12日,曾经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的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代表和中心教职工合唱《感恩的心》。

【让中俄世代友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次重访“海洋”儿童中心,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再次谈到青年一代的问题。他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中俄友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希望两国青少年一代珍惜青春,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加强交流,互鉴共进,齐心协力,做中俄友好事业接班人,让中俄世代友好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努力参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深情寄语,在“海洋”儿童中心久久回荡,在现场所有人心中久久回响。

“大家互相之间也不认识,语言也不通,但是脸上的笑容就说明了一切”“大家离开的时候,相互紧紧拥抱”……现场播放的视频短片,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夏天,很多人轻拭眼角的泪花。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年在这里疗养的少年,很多已经迈进大学校门,其中的40多位代表来到了现场。回到温暖的“海洋”,他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虽然已经成年,他们永远是“海洋”的孩子。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10年前,就是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唱了这首《感恩的心》。如今,当他们和“海洋”儿童中心的老师们再次唱起这首歌时,泪水夺眶而出。

“我就是被大家称为‘漂流瓶男孩’的席浚斐,如今我又回家了!”席浚斐向两国元首和现场师生讲述了漂流瓶的故事。

“有人说,这个漂流瓶是中俄两国人民患难见真情的见证,但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小小少年的梦想,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激励我的心灵契约。我要掌握本领,为中俄友谊作贡献!”他的话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请尊敬的习近平主席见证,请尊敬的普京总统见证。我们倡议:我们将爱国爱家,苦练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将相亲相爱,互学互鉴,成为两国交往的桥梁……”席浚斐和“海洋”儿童中心辅导员娜塔莉亚分别用中俄文领读《中俄青少年世代友好宣言》,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多年后我们依然记得‘海洋’的光芒”】

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来到教学楼,这里展示了不少当年在此疗养的地震灾区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以及离别时写下的留言。

“老师,您是我们的最爱”“离别或许是相遇的另一个开始,老师,希望您幸福”“离别总会有的,眼泪只是表达爱的方式,我们一起加油”……一句句朴实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不舍和期待。

见到两国元首,回到“海洋”儿童中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围拢过来,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情感要倾诉。

习近平主席对现场的师生说,这场活动极不平凡,体现出中俄人民间的大爱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海洋’中心的老师们是在用心呵护你们,就比如给你们买辣椒酱……”习近平主席的话让大家都笑了。

“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这里是‘海洋’,你们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习近平主席的话让他们频频点头,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微信图片_20180913142214.jpg

2008年7月21日,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两个中国小姑娘和她们的折纸课老师合影留念。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习近平主席就要启程回国。临行前,他和普京总统同现场的师生合影留念,还不忘提醒工作人员,照片印出来送给大家,现场再次响起欢呼声。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心情难以平静,脑海中萦绕着习近平主席的话语——

“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诚挚邀请‘海洋’儿童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到中国做客,相信你们会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接待。正像‘海洋’儿童中心园歌所唱的那样,在善良和友谊面前打开心灵,多年后我们依然记得‘海洋’的光芒。”

作者/汪晓东 吴焰 杜尚泽

编辑/鹤鸣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戴尚昀、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