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减税成功”?再等等看

2018-09-18 09:11:21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间,我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施行了总需求管理。

中国供给侧改革包含减税效果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间,我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施行了总需求管理。但是,和美国不同,中国的总需求管理获得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每次经济周期下行都没有累积通货膨胀,而是造成了产能过剩。比如,全世界的钢能产量是15亿吨,我国生产了8亿吨,但自己只能消费5亿吨。当世界经济下行的时候,产能过剩就成了我们的经济包袱。这实际上也是多年施行总需求管理而忽略供给侧管理的严重后果。

在2014年的时候,国内就有“挤泡沫、降杠杆、去库存、释产能”的洞察性观点,后来被总结为“三去一降一补”的大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事实上启动了很多促进生产能转变的政策组合。比如,多个行业的“营改增”、鼓励大众创新与创业等。如果仔细算下来,可能比美国通过减税达到的产业支持力度更大,支持产业结构变化的意义更大。这对处在中等收入最后一段、人均收入越过10000美元的关键时刻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这些林林总总的产业政策加起来,支持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不比美国小。

当然,今年以来,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数字技术支持下的金融和产业充分结合,使得税收条件基本好转。但是,请大家谨记,一揽子减税的猛药和任何猛药都一样,尽管有积极的效果,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小,税率不是越高越好,但也绝非越低越好。(作者曹和平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