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加强“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2018-11-17 14:25:02来源:光明网
字号:
摘要:重视通过教育援外项目培养一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留学生人才,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增加他们与中国的亲密度,使他们逐渐成为合格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者。

94c69122e36b1d59d9b712.jpg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倩(图源:光明网)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然后迅速得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一批重大项目得以实施,并取得早期收获。为研究“一带一路”对外宣传效果,2018年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通过对承办的国家援外高端教育项目:“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对来自24个亚非拉国家的45名中层官员学员做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宣传还存在不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非经济因素重视还不够。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表达的多元性,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丢失、扭曲和折扣现象。

总体来说,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推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一方面,我们应该突破国内媒体与海外媒体的隔阂,推动“一带一路”宣传上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数字媒体传播平台。在中央级报刊外文媒体之外,注重新媒体的使用,并通过民间互动与联系来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让更多国际受众以更具象、易懂的形式了解“一带一路”。另一方面,调查发现通过具体事项宣传“一带一路”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因此进一步推广传播“一带一路”,可以在“一带一路”海外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下功夫。

第二,推动“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传播内容的精准化、立体化。跨文化传播要实现精准化,必然要重视翻译的跨文化桥梁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翻译规范统一、鼓励“一带一路”相关翻译学术研究。相关部门或可组织出版“一带一路”相关用语多语种翻译对照手册,并逐年更新,以方便各层面对外交流使用。注重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合作,通过当地汉学家力量,根据当地文化和受众心理来谋求翻译的精准化,从而被国际受众易为接受。其次,传播内容要立体化,注重建立以详实数据、具体事例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传播案例库和对外宣讲专家团队。通过翻译的精准,并加之以传播内容,逐步解决“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适度增加教育援外项目,通过“请进来学习、走出去传播”推进“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传播可持续发展。重视通过教育援外项目培养一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留学生人才,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增加他们与中国的亲密度,使他们逐渐成为合格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者。这对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的效果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第四,发挥智库作用,提高专家学者国际发声能力。我们要发挥智库在构建“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话语权提升,做国际舆论的引导者。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国际声音,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外高校或独立智库机构的学术文章,再经由媒体发布后形成影响。因此,以多语种的学术话语回应国际关切尤为重要。我们应以学术研究为沟通媒介,以国际视野思考发声,应渐进式鼓励一批学者以多语种学术文章、智库报告以及媒体评论文章,乃至媒体采访来回应国际上各种声音,以让国际能更加准确了解“一带一路”内涵及动态。

(刘倩,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助理)

责编:戴尚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