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政客好分裂!嘴上说着不要,私下偷追大陆剧

2019-01-18 15:09:4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近年来大陆影响台湾最深的事物是连续剧。原来能把两边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识形态,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6546_1.jpg

蔡英文(资料图)

大陆电视剧在台湾有多火?最近连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都出来代言了,受访时称睡前猛追《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等剧,错过剧情还要回放恶补。现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在“九合一”选举前,也用《延禧攻略》中的“尔晴”来形容马英九,“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样又漂亮又清廉”。

要说不是真爱粉,哪会有这追剧劲头,还对剧情人设如数家珍?先前满口“文化统战”,要跟大陆强行区隔,眼下却追得不亦乐乎,如此明暗不一的分裂举动,显见服膺政治利益的“为反对而反对”实则无力,优质内容才是心之所向,中华文化魅力不言而喻。

先前只道是陆剧风靡台湾,亲临岛内才发现,若说是“全民观剧”大概也不算夸张。台湾上百家电视台,调台一圈能发现约十部大陆电视剧,再加上街头巷尾捷运站里的手机小屏幕,台湾从北到南乃至离岛都是“回首又见它”,让人恍如身在大陆,更感叹文化联结在民间的深沉坚韧。

前不久“皇帝专业户”唐国强去台湾参加活动,连台媒的报道都是“雍正来了”,熟悉中透着亲切。仔细算来,陆剧热播岛内已有十余年,屡现收视狂潮和常播常新这种事,大家都听得多了。网络世代又继续推高陆剧热度,让其从搜索播放到话题讨论量独占鳌头。

《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就说,近年来大陆影响台湾最深的事物是连续剧。原来能把两边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识形态,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陆剧的魅力究竟几何,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政治人物都深有体会。岛内偏有些人,看不得两岸民众共同追剧的和谐亲近,看不得陆剧在台湾影响力走高,三不五时要出来“碰瓷”,声称陆剧入岛是“文化统战”“文攻”,要对两岸民众的心头好喊打喊杀。

这些年,为了跟大陆划清界限,绿营也是拼了,甚至不惜沦为笑柄。尤其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去中国化”小动作层出不穷,“反中”语录更是屡见更新。先是祭出“抖空竹”是“统战”等荒唐言论,又包藏祸心地删减教科书中文言文比例,在高中历史课纲中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自称“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一度宣称要推动英语作为台湾“官方语言”。

一面是掘地三尺,誓要将中华文化根底刨除净尽,一面是崇洋媚外,妄图重塑文化谱系甚至扭曲史实,以求拉近与日美的距离,如此数典忘祖和倒行逆施,在历史文化上认贼作父,自然引发两岸舆论痛批。

事实已经证明,绿营可能是打错了算盘。怀抱“文化中国”乡愁的长辈老去后,在“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的年轻人,对陆剧的热情依然不减。从《甄嬛传》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观剧行列。文言文和历史教育缩水扭曲,年轻人就自行上网搜索,为了更好地理解颇有古风的台词,因为对相关历史产生兴趣,又自学恶补史实和背景。

有台湾高校历史系教授提到,台湾无论学测、指考还是阅读测验里,都要通过诗词古文测出中文程度,补习班也教相关课外教材,强推“去中”课纲的官员,真就让自家孩子只念新课纲里的内容吗?说不定也把小孩送去补习。

就像政客们台上对陆剧挥舞大棒,台下追得废寝忘食。若要“去中反中”,那岛内政客何以因引用唐诗宋词成语妙句,而被视作有文化有内涵,又暗下功夫琢磨文句,逢年过节还展示书法呢?文化何来,风雅何来?总不能来自英语吧。

明知办不到却誓撞南墙,就像拔着头发要把自己带离地面,在曾以“完好保存中华文化”而自傲的宝岛,试图找到个攻击点,难免陷入自相矛盾难圆其说的尴尬局面。更何况,文化联结和历史感知本就潜藏在中华民族基因之中,会随感动共鸣被唤醒激发,政治之火烧不灭,文化春风吹又生。越是被强行隔绝,好奇心和求知补偿感越盛。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想要找寻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并非难事,政治操弄也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岛内有人将陆剧比作绿营“去中国化”的“解药”,让年轻人体认到两岸的历史联结。想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润物无声,其感染力和凝聚力超过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文化认同虽可一时操弄形塑,却能借由触发自省回归正途。熟悉宫斗剧的绿营应该知道,从来就没有存心使诈下毒的恶人笑到最后,觉醒的民众力量有多大,有些人怕是要遭点罪了。(文/东篱旧友)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