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是怎么做到的

2019-03-07 10:19:47来源:文汇报
字号:
摘要: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垃圾焚烧厂作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常常引发难以化解的矛盾。

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民众分类回收热情

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回收利用,节约社会资源,进而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在这条产业链上,瑞典当之无愧位于世界前列。

瑞典是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欧盟平均每年需要处理的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占总量的38%,而在瑞典这一数据仅为1%。换言之,该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9%,其中36%被回收使用,14%用作肥料,49%焚烧后转变为能源。

有关垃圾分类的种种限制和规定在外人眼中或许苦不堪言,但对于瑞典民众而言,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省钱妙招——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尽可能地完成两项工作:减少垃圾,充分回收。

与北欧其他国家一样,瑞典居民需要自掏腰包来清运他们所制造的垃圾。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垃圾承包商每周会派出清运车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有害垃圾则由专车负责,于每天夜晚在100个固定堆放点巡回收集。垃圾清运费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住户产生的垃圾越少,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越低。此外,由于分类后产生的垃圾要远远少于未经分类的废弃物总量,因此民众将垃圾分类进行得越彻底,支付的清运费也就越低。

在这样的经济激励政策下,瑞典民众对于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率同样位于世界前列。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饮料瓶回收机,市民在家具和家电的回收方面也有多种选项。例如小区居民可以用较低的费用集资租用家具家电回收箱,甚至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家具家电送至回收站的交换中心,换取自己需要的二手商品,既方便快捷,又经济环保。

除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市民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瑞典政府还于1994年提出“生产者责任制”方案,即要求生产者在产品包装上详细说明资源物的回收方式,指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分类回收。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自主建立产品回收利用系统的企业,政府会要求他们缴纳会费加入生产者责任制登记公司,由后者代为履行回收再利用义务。此外,生产包含强制回收资源的企业须提前向环保部门缴纳押金,待资源部分的回收比例超过一定水平,押金才可退还。

垃圾焚烧厂实现了很好的社会融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瑞典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此后,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进,该国成为首批利用垃圾焚烧厂大量消化不可回收垃圾的国家之一。得益于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如今瑞典每年有多达49%的垃圾被焚烧后转变为能源。2016年,焚烧炉产生的能源能够满足瑞典20%城市家庭的供暖需求,同时为5%的家庭提供廉价电力。

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垃圾焚烧厂作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常常引发难以化解的矛盾。不过依靠成熟的技术,垃圾焚烧厂在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却实现了很好的社会融入。北欧国家对垃圾焚烧技术的探索始于上世纪40年代。现在,这一技术在瑞典、挪威等国已相当成熟,垃圾焚烧厂清洁无味,粉尘全部吸附,二噁英排放接近于零。

为避免垃圾焚烧产生的PM2.5带来的空气污染,瑞典的垃圾焚烧厂在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灌入冷却水,然后用净化设备层层过滤,直至符合欧盟标准后再排入大气。政府环保部门对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公众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监督。此外,为化解市民对垃圾处理的刻板印象,瑞典的垃圾焚烧厂在环保的同时追求功能多样性,成为市民观景、健身和聚会的城市公共空间。

随着分类回收等垃圾减量政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瑞典实际需要焚烧的垃圾总量只占焚烧厂处理能力的两成左右。为了增加垃圾能化效应,瑞典成为第一个进口垃圾的发达国家,每年从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进口多达200万吨垃圾,既填补焚烧厂日常营运所需的经费缺口,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廉价能源。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