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注意力的C位,不能被虚拟世界夺走

2019-03-14 09:55:08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摘要:要想打赢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不能仅靠严管智能设备进校园。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江西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雷燕琴提出“出台文件法规,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同时,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丁明提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制定法规,并以人大立法的方式,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带入学校。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折射出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切。在各位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智能设备“导致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导致网络成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吸引学生上课打游戏,打乱课堂秩序”等负面影响被一一列举。但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可总结为“虚拟屏幕上的花花世界争夺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

所以,要想打赢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不能仅靠严管智能设备进校园。学校和家长携手,为未成年人创造温暖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增强现实世界的吸引力,才是治本之策。

首先,得弄清虚拟世界到底有什么魔力使得许多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猎奇吸睛花样百出的直播、画面精致让人肆意宣泄的游戏、热闹欢腾表情包轰炸的聊天平台……都是智能电子设备占据中小学生注意力“C位”的主要因素。

某种程度上,网络世界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越强,越是反衬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空虚。纷繁复杂、充满未知的现实世界比不过普及仅二十余年的网络,不在于网络有多么精彩,而在于中小学生缺乏引路人带领他们去探索自然、社会、宇宙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曾总结出网瘾背后的几个家庭关系关键词——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家长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普遍的农村;父母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没有恰当方式引导,使亲子关系雪上加霜;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让电子设备“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有些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在一旁玩手机。

无论是在网瘾萌芽之初还是正浓之时,家长都未能及时、恰当引导,甚至还无意中助增他们的网瘾。孩子缺乏引导、教育,在好奇心饱满时发现世界之美的可能性便小了许多。

在学校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在多数中小学校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老师倾向于采用使学生更快拿高分的“填鸭式”方法,这些方法与探索世界、发掘兴趣无缘。若教学成绩不错,整套方法更易被固定化、模式化,可却难以拴牢学生的心。

因此,要打赢这场与电子设备争夺未成年人注意力的战争,根本在于增强现实世界的吸引力。父母陪伴充实其日常生活,老师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家庭学校共同配合,积极引导孩子关注到现实生活的美,激发他们观察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探寻世界和社会的兴趣。这种种子一旦播下和得到培育,会长成大树,引领着孩子们走向植物王国、天文气象、复杂社会等领域的更深处。

我们期望的理想效果应该是,学生们由衷地说:“现实生活太丰富了,世界还有无数角落等着我去探索,我根本没有时间沉迷网络。”(唐一鑫)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