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黑洞嘉年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2019-04-12 09:15:20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摘要:宇宙没有黑洞可能当初就不会产生太阳系和地球,也不会有地球上的生物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

从天体物理的专业角度解释,这个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

正如所有事物一样,有专业的理解,也有非专业的理解,因此1000人内心中即便没有1000种不同的黑洞,也会呈现多种不同的黑洞形象和理解。有些人把黑洞解释为一种宇宙“巨兽”,法国网友拿甜甜圈比喻黑洞,也有人从《指环王》获得启示,认为黑洞就是“索伦之眼”。还有其他专业人士把黑洞比喻为本专业的一种现象,如医护人员认为,黑洞图片显示的不就是红细胞么。

总之,黑洞照片出来后,除了物理专业人士解读为,这是人类首次凝视曾经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天体并具有重大意义外,公众也在按自身的经验、知识和兴趣去解释和理解黑洞,由此形成了一种科学嘉年华或黑洞狂欢,体现为黑洞刷屏,当然,媒体的及时跟进、铺垫和推波助澜也是黑洞狂欢的重要原因。

如果这样的科学嘉年华越来越多,应当是全社会和全球之大幸。对黑洞的狂欢,至少可以说明,公众可以理解科学,而且参与到科学的进程,从而改变“三观”,获得丰富和幸福的人生,以科学为时尚,也是一种进步。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博德默(W. F. Bodmer)团队向皇家学会提交的报告《公众理解科学》(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指出,“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这是把公众理解科学与国家繁荣、提高决策质量以及丰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也是公众理解科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重要意义。

不过,公众理解科学也有自身的指称和定义,也即包含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的研究方式的理解;对科学到底对推动社会发展是如何起作用的理解。说实话,公众理解科学的这三方面要全面实现其实是很难的,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如对黑洞的理解,就呈现多元化,公众所理解的黑洞,并非是科学家所要表达的黑洞。因为,除了专业知识的局限外,所有人都生长和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中,因而对科学的理解并不一样,正如现在人们对黑洞的理解并不一致。

当然,公众理解科学的多样性并不妨碍科学家把目前研究所知的最新科学理论和原理以及得到更多证据支持的科学理论和原理告诉公众,甚至还要通过通俗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晦涩的理论和原理。同时,科学界也应当允许和支持公众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应用于理解科学,而且这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否则,公众就难以理解科学,尤其是像黑洞这种高大难的科学假说和理论。

而且,公众理解科学的另一个要素是,即便是其他专业人员对于黑洞的理解,也是公众理解科学的一部分,如生物医学专业人员对黑洞的理解,反之,物理专业人员对生物医学的理解也是公众理解科学的一部分。

有些专业人员对黑洞的理解还超越了专业限制,产生了新颖甚至抽象的解读。例如,放射医学人员用核素(辐射)显影检查心脏,所看到的心脏就像刚刚公布的黑洞图像一样,核心区域是黑暗的阴影,周围环绕着一个环状光环,而且把黑洞比喻为心脏。人没有心脏的动力和供血,生命就会终结。宇宙没有黑洞可能当初就不会产生太阳系和地球,也不会有地球上的生物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实际上,多专业或专业融合的解读还在于,对心脏的单一核素辐射(一个维度)显影才得出与黑洞相似的照片,如果采用多维显影,得出的就是心脏的原形,即人眼所能看到的实体心脏。由此观之,现在的黑洞真容也只是一维角度看到的影像,它的多维(3D)影像是什么,现在还难以显露真容。也就是说,人类对黑洞的了解还是很初级的。

当然,公众理解科学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也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在本质上符合科学原理和解释即可。如现在物理学家对黑洞的解释(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如同一个宇宙“吞噬之口”,连光也无法逃逸),在符合黑洞本质的各种理解和解释之下,求得基本的共识,从而让公众在理解科学之时,既能支持科学研究,又能通过对科学的理解而寻求健康和理性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中的个人决策。

当然,要问现在的黑洞狂欢对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有何影响,就连物理学家也难以给出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了解黑洞,或许能让人们知道天外有天,在决策和行事之时,避免成为井底之蛙。而且,未来这样的科学嘉年华慢慢增加,公众理解科学越多和越丰富多样之时,公民的科学素养也会水涨船高,不只是国家的强大可期,更重要的是公民的幸福生活也不会遥远。(张田勘)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