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德国怎样消灭“城乡差异”

2019-05-09 09:59:29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摘要:德国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生产全部实现高度机械化。

钱扔进去 食物拎走

根据德国国土统计数据,德国森林占了国土面积的33%,城镇及公路占13.8%,河流湖泊占2.3%。农业耕地占国土面积的51.1%,而全德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才占全国劳动力的约1.4%,但所创造的人均价值却很高。欧盟及德国政府对农畜牧业有财政补贴政策,而且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极严格。除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国家自然公园,德国的土地使用分为耕作和建筑用地两种,每块土地包括私有土地都有登记造册。其中耕作土地可以进行买卖,但只能用于种植农作物或花园,即使是土地主人也绝对不允许在此盖房子。农业耕作土地不许使用强农药或施重化肥,以保护自然生态和食品健康

德国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生产全部实现高度机械化。从事农业工作需经过三年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技术培训,也就是说,不是你想当农民就可以当的。

德国不产大米,麦子为主要农作物,面包养活了祖祖辈辈的德国人。除了面包,还有一种食物对于德国人也必不可少,那就是土豆。德国人大多酷爱土豆,而且能将土豆做出几十种不同的吃法。几百年时光,德国人早把土豆当干粮,种植出不同口感、用于不同做法的各个品种。任何超市都有土豆卖,且非常便宜。但德国人偏爱国产土豆,因为德国农作物在施化肥打农药方面有严格的限制。我先生老沃更挑剔,只买农庄土豆,我们小镇哈曼斯家族农庄产的土豆是他的最爱,他说这个农庄的土豆味道特别好。

哈曼斯农庄在镇外原野中,已有800年历史。后院是自家人居住的花园别墅,四周围着大片大片的土豆田,一派悠然田园风光。农庄景色大都如此,倒也没啥稀奇,但他们家卖土豆的方式特别新奇,叫我无比钟情。

农庄老式山墙下有个小砖房子,里面木架上摆着装满土豆的牛皮纸袋,小黑板上写着价钱﹕2.5公斤袋/2欧元(合人民币约16元)、5公斤袋/3.5欧元。另一面台上放着自家鸡下的蛋,墙上贴着价格:1个/0.2欧元、10个/2欧元。这些价格真就是一个小冰激凌球的价钱,可这些都是质量上乘的有机食物啊。最让我感慨的是,墙上挂着一个小铁匣子,写着“钱扔进去,食物拎走”。是的,你没看错,东西尽你拿走,钱随你投入,无人看管,更无监视镜头。

在现代商品社会,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田园小屋,随意放着农家土产,任你喜欢,自觉付费。在这个温馨的小屋里,幸福与感动交织的美妙情感净化了人的心灵,升华了人的境界,没有人不投钱入匣,就连闪过一丝贪念,你都会为自己的龌龊倍感羞愧。而且,你会为享受到了陌生人如此坦荡的真诚信赖而想表达点什么,比如多扔进几个零钱,或在墙上贴上抒发情感的字条。

哈曼斯农庄土豆是真心好吃,他们选择优良品种,施农家肥,用几代人的敬业精耕细作。收获的土豆不经历水洗工序,而是用机器慢慢震动掉泥土。老沃水煮土豆历来带皮煮,土豆皮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他最拿手的土豆菜,是将土豆洗净后带皮竖切四瓣,用橄榄油孜盐粒,小火煎黄。他的这道“带皮煎土豆”风靡了我们的中国朋友圈,顺便也把中国朋友们“培养”成了农庄土豆粉丝,以至于哈曼斯农庄小木屋墙上不但出现了汉语赞言,还有中华美女与土豆的合影——这是老沃的“杰作”,他将我们四个闺密买土豆时的即兴合影打印出来,写上“中国美女购买享誉中国的莎蒲森地下苹果”,贴在木屋墙上,这道有趣的“广告画”让农庄主人和德国客人惊奇不已。

老沃与庄主哈曼斯先生曾是小学同学。哈曼斯一直经营着祖传的偌大农庄,老沃在州府一家冶金厂当机械制造工程师。他们依然一同生活在家乡小镇里,工作都是操纵大型机械。有一年初秋,他们农庄要收获土豆,我立刻心血来潮要求加盟,体验德国农业劳动,他们很痛快地答应了。这天清晨,哈曼斯先生驾驶着起土豆机车在土豆地里慢慢行驶,哈曼斯夫人和长子在机车上面分拣齿轮传送带上的土豆,同时打包机自动装袋自动封口,刚刚还长在地里的新鲜土豆就被成袋成袋摞叠好了。因那天刚下过雨,土地潮湿,不时有泥块混上来,我的工作就是将传送带上的泥块挑出去。机车下面的机械手全封闭,我没看明白它是怎样只把土豆从土里挑出来,而把秧子和泥土都留在地里的。

我手不停嘴也不停,从哈曼斯夫妇那里获得了好多知识。他们种植的土豆主要是供给固定的大型收购商,小木屋的零售袋只是提供给附近的居民吃到出自家乡沃土的新鲜土豆。小木屋不需要管理经营,既无运输费用也无人工成本,所以价格便宜。这台机车是他们自家的一排道传送带起土豆机,用于小批量收获土豆。到采购公司大量收购的日期,他们已预租了农业机械公司四排道传送带的大型机车和操作工人,收获的土豆直接打包运走。和其他行业一样,他们早早制定出工作计划,甚至提前一年就订好了日期。然后每天按部就班工作,不会随意改变。

德国也有“城乡差别”吗?

解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首先,德国没有将人分成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城乡户口”制度。每个公民只有身份证,上边注有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身高、眼球颜色、居住地址及本人照片,还有本人签名。这个身份证就是每个人的有效证件。在德国迁徙自由,因工作、求学、结婚等因素或就是简单地喜欢上某个地方,只要在全德国任何大小城市乡村能找到房子居住,你就可以用身份证(外国人用护照及有效签证)和房屋合同在当地民政局注册落户。而且无论你来自哪里﹑居住哪里,所享受的医疗保险、退休金保险、国家福利待遇、社会救济资助等等,均按照德国法律条例规定,完全一样。

再看“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在德国,工资收入与职业和职位及工龄有关,与居住在城市或乡村无关。当然,各州平均收入水平因其经济发展及物价差别等情况略有不同。至于城乡消费,真没啥差距。德国各家大型超市公司在城镇郊外到处建有规模一样的连锁店,我们小村里只有一家小商店﹑三家饭店,但在四周3公里范围内有六家大型商业连锁店及三家日常生活用品连锁店,还有散布在森林原野中的多家老字号饭店。每个大小城镇商业街上都有各种时装品牌连锁店,所以开车十来公里到周边的中小城市逛街购物,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德国早已建有覆盖全国各地的完善的能源供应网络系统和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各家大型水电气能源供应商竞争着为每个地方的客户提供生活能源。全世界最优质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把德国的每个角落都联结成一体,一脚油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就能让我们奔赴任何地方。

德国亦不存在“城乡教育差距”和“城乡医疗差距”。德国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的超级巨无霸大城市,也没有将先进的科研﹑教育﹑医疗及生活设施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都集中在大城市。很多世界著名的德国大企业总部就设在中小型城镇,尤其那些在行业领域中是隐形冠军的家族中小企业,大都分布在小镇乡村。所以年轻人就业不必非要在消费高、房租贵的大城市才有发展上升空间。

德国各地的医院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也没有差别。尤其“家庭医生”就诊体制,使每一个地方都按人口比例而分布有全科医生诊所,也就是所谓的“家庭医生”。我们村也有一所家庭医生诊所,医生熟悉村里每个病人,并会根据病人病情出具转诊单,让需要继续治疗的人转到附近的专科医生处或医院。各医院或专科医生会将病人的治疗结果报告转回给家庭医生备案。在我们村方圆十余公里之内有三家大型医院和众多牙科﹑妇科﹑骨科等专业医生,不需进省城看病。当然,人们在任何地方就医看病,医疗保险都同样支付费用,没有限制。

德国大中小学教育全部免费,教育资金由各州政府承担。中小学义务教育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我们本村的小学已有百年历史,教师都是应聘而来的拥有师范大学学历的专业教师,教学课程全州统一。中学生则需到4公里外的一所中学就读,由政府出资免费公交车接送。德国学生高中毕业没有全国统一的专门高考,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就是学生入大学的成绩。不过,德国高中毕业考试并不简单,而且是从毕业前两年就开始记录统计各科成绩,所以学生平时就得努力,而不能只靠最后的毕业考试。这样的教育体系全国乡村、城市完全统一,教师的工资待遇也都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的统一标准,没有差别。

所以,在德国不存在所谓的“城乡差别”,生活在哪里都一样。至于是居住在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大中城市,还是田园风光﹑宁静清雅的小镇乡村,则完全取决于你的工作方便及个人喜好。

(本文作者洪莉系德国《华商报》记者,著有《收集德国好时光》一书)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